字词 | 什克洛夫斯基 |
释义 | 什克洛夫斯基【英】Viktor Shklovsky译文来源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ktor_Shklovsky 定义俄国作家、文学批评家,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彼得堡大学语文系肄业。1930年前,他反对俄国学院派、象征派,宣扬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受批判后,1930年他发表《一个科学错误的纪念碑》,放弃俄国形式主义立场,转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他的形式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陌生化”理论中,认为艺术家应用专门手法使读者习惯的或无意识地熟识的东西陌生化,从而产生浓烈的新鲜感。他认为艺术的设计是陌生化设计,即造成作品形式的困难、增加读者感觉难度与长度的设计。陌生化具有两种功能:(1)揭示语言常规和社会传统,迫使读者以新颖的、批判的眼光看待它们;(2)使人们注意到形式本身,不去注意社会派生物。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文学史亦即艺术手法不断更新和陌生化效果的历史。他认为艺术具有自我价值,永远不受生活束缚。从狭义上说,“文学作品”就是指用特殊的、旨在使之尽可能艺术化的技巧创造出来的作品。其理论对结构主义美学和接受美学都产生重要影响(金炳华,2001:1325)。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以其内在的矛盾,暴露了它所产生于其中的那个时代的思想语境,即从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向主体的人已然消失的后现代主义的转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影响并统领着整个西方社会的现代主义思想正孕育着巨大的危机,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日益深化,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纷纷涌起,它们质疑人类理性,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力图在反传统中重建人的价值;另一方面,怀疑和创新的现代主义精神,迅猛地高涨,导致了对一切有价值的事物包括人的存在的质疑,从而在现代主义自身之中埋下危机,预示着一个支离破碎的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即将到来。形成于20世纪初的“陌生化”理论站在这个时代思想的转折点上,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新旧两种思想的双重烙印(张琼,2016:173)。主要著作有《语词的复活》(1914)、《艺术即手法》(1917)、《波亚勃尼亚》(1919)、《散文论》(1925)、《艺术散文思考和分析》(1959)等。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