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柏拉图对话集》
释义

《柏拉图对话集》【】

Platonis Opera

译文来源

[1] Plato.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to#The_dialogues
[2] 王太庆.柏拉图对话集[M].商务印书馆,2004:16-17.

定义

《柏拉图对话集》是古希腊圣哲柏拉图的对话选集。柏拉图的对话文笔生动、富有戏剧性,不仅是优美的哲学著作,亦是杰出的文学作品,是整个西方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和取之不尽的宝库。共27篇,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苏格拉底学派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受苏格拉底的强烈影响,也受赫拉克利特及其学派的影响,写了《申辩篇》、《克里托篇》、《拉该斯篇》、《吕西斯篇》、《查密迪斯篇》、《欧梯弗罗篇》、《大希庇亚篇》、《小希庇亚篇》、《普罗塔哥拉篇》、《高尔吉亚篇》、《伊安篇》、《克拉底鲁篇》等12篇。中期成熟时期,逐渐摆脱苏格拉底的影响,建立自己独立的体系,从伦理道德问题,转向广泛的哲学问题的研究,建立起自己的认识论、本体论、辩证法体系,以及社会、伦理、国家学说。《美诺篇》、《斐多篇》、《会饮篇》、《国家篇》、《斐德罗篇》、《欧提德谟篇》、《梅涅克塞努篇》等7篇完成于中期成熟时期。后期完成《巴门尼德篇》、《泰阿泰德篇》、《智者篇》、《政治家篇》、《蒂迈欧篇》、《克里底亚篇》、《斐利布篇》、《法律篇》等8篇,在对唯物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对自己中期的“理念论”进行自我批评,提出了“通种论”(冯契等,2000:596)。中译本众多,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王太庆翻译版和戴子钦翻译版等。王太庆版由商务印书馆于2004年出版,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翻译的正文,计有对话十篇,分别是欧悌甫戎篇、苏格拉底的申辩篇、格黎东篇、卡尔弥德篇、拉刻篇、吕锡篇、枚农篇、裴洞篇、会饮篇和治国篇。另有附录两篇,一篇是翻译古希腊文献记载的有关传记,另一篇是翻译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批评,都是阅读柏拉图对话的必需资料。后一部分是译者自己的论著,其中有他对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研究论述,对有关柏拉图哲学以及整个西方哲学的几个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翻译问题的意见,还有对翻译哲学著作的理论问题的论述,以及对专名翻译问题的意见等(柏拉图对话集.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sGgmtPWKjzRDrcw27uRgCl2rNoCqJnH5LreaxPxxyybW_eAWzQYiPmf1sdr3h7uq0ZBqbID8PKpEj2q4j924q)。戴子钦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包括7篇对话,分别是莱西斯(或友谊)、拉克斯(或勇敢)、普罗塔哥拉、梅尼克齐努士、蒂迈欧、克里蒂亚、克立托封。

定义来源

[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 柏拉图对话集.via: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sGgmtPWKjzRDrcw27uRgCl2rNoCqJnH5LreaxPxxyybW_eAWzQYiPmf1sdr3h7uq0ZBqbID8PKpEj2q4j924q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在综述了柏拉图《对话集》中对此问题的讨论,简要的评价索绪尔的观点及外界的评价,并简述了皮尔斯的观点及象似性存在的依据的基础上,本文就任意性和象似性在词汇层面上分别是否成立发表了见解,结论是,任意性和象似性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对词汇语言符号产生作用。——《词汇符号中的象似性和任意性纵览》,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outline on Plato’s Cratylus,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comments as well on Saussure’s arbitrariness, narrates peircean iconicity and some basis of its universal existence in a nutshell, and then offers a viewpoint of arbitrariness vs. iconicity in lexical signs. The conclusion is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are not contradictory against each other, and they are complimentary features f linguistic signs.

例句 2:
本文以《论语》和早期的《柏拉图对话集》以及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为主要依据,从“问与答”作为一种意义生成方式入手,来分析其各自的结构特点,并对其中的相关环节进行了透视和比较。——“作为意义生成方式的‘问与答’:孔子与苏格拉底”,载于《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第3期

例句 3:
早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就意味深长地问道:我们之所以爱某物是因为它可爱,还是由于爱它而觉得它可爱?(《柏拉图对话集》,第14页)是先有爱这一情绪,然后认识到爱的对象可爱,还是先判断爱的对象可爱,其次才有爱的情绪呢?前者预设了情绪生成的外在条件,而情绪只是察觉、反映了这些实在;后者则将情绪的生成回溯至人的主体特质,认为某物不过是情绪自身的投影。——“情绪的内在经验与情境重构——基于心灵哲学的视角”,载于《哲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