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劳动剩余经济 |
释义 | 劳动剩余经济【英】labour surplus economies译文来源约翰·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Z].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112. 定义劳动力剩余经济的显著特点是社会中存在二元经济,不同的经济部门存在不同的特色,重农主义者最先强调农业的特殊作用,并且在一个宏观体系下来分析两个相互关联的部门。古典经济学,特别是李嘉图建立了劳动力剩余经济的第一模型,李嘉图的土地资源的固定性,马尔萨斯的人口几何级数增长,产生了这样的结论:农业实际工资趋于下降。其缺点有两个:一是缺乏对关联部门的分析,二是缺乏动态分析,没有考虑到农业中的技术变化。劳动力剩余经济在后凯恩斯经济学中得到复苏,并且有许多模型建立起来,经济学家用这些模型去分析第三世界战后经济的发展。现代劳动力剩余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发展中,某些部门的不对称发展会产生劳动力剩余经济,劳动过剩可能出现在农业部门,也可能出现于其他部门,例如服务领域或生产规模小的工业部门。这些劳动过剩部门的显著特点是无法得到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率,即工资水平等于边际产出率。原因是过多的劳动资源与相对短缺资本以及土地资源的结合,使得劳动边际产出水平低于实际可以接受的收入标准,新古典经济部门与非新古典经济部门的并存以及相互作用是劳动过剩模型分析的核心。经济的进步依赖于结束劳动过剩状况。结束劳动过剩是指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渐地把非新古典经济部门的人口转移到新古典经济部门去,也就是实现工资水平等于边际产出这一条件(刘伟,1994:360)。 定义来源刘伟.经济学大辞典[Z].团结出版社,1994.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