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比尔兹利
释义

比尔兹利【英】

Monroe Beardsley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宋体哲学大辞典[Z]宋体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72.
[2] Monroe Beardsle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roe_Beardsley

定义

美国美学家,先后在耶鲁大学、坦普尔大学等校讲授哲学和美学。在美的本质问题上,比尔兹利持客观论态度,认为客观对象的审美价值在于依靠它本身的能力提供审美的满足。他提出审美经验具有四个特征:注意力、凝聚力、强烈度和完整性。他同时认为艺术作品是由审美特质和非审美特质构成的客体,审美特质依赖于非审美特质而存在,美不是判断艺术作品优劣的唯一标准。一种审美特质的价值只有在与一些既定的物质搭配时才会存在,这就是审美价值的首要标准。比尔兹利与韦姆塞特一起提出的“意图谬误”说,认为艺术家的意图对文学作品的价值无关,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本身的意义上,而不是去查考作者的意图和个人经验的来源。比尔兹利又提出艺术传达情感的说法所产生的谬误,在于混淆了作品本身和它所产生的效果之间的区别。意图说和传情说都会使作品本身、作为批评的具体对象趋于消失。艺术创造并不存在于作品的诞生过程,而是存在于观赏者对于作品的经验中。在这种意义上,人人都是艺术家。其美学理论为“新批评”派提供了美学基础,其批评观则体现了在艺术作品与作者、读者的相互关系中强调作品本身的意义的“新批评”派的基本主张,在西方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起了旷日持久的论战。主要著作有《美学》(1958)、《美学简史:从古希腊到当代》(1966)、《美学探索》(1967)等(冯契,2001:72)。

定义来源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与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Intentional Fallacy原文对照,罗少丹翻译的《意图谬见》一文的译文有漏译、误译现象,另有一些可待商榷之处。——“《意图谬见》译文的献疑和商榷”,载于《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

例句 2:
迪基运用了史论结合型的方法,对各种评价理论作了分析,并且关注了当代理论家的艺术与实践,在这里提到休谟和门罗·比尔兹利的哲学思想,这对于我们研究美学和迪基本人的思想有着重大的贡献。——《迪基的美学思想研究》,四川外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Dickie analysizes critical theories with the method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history and ha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ontemporary theorists’ art and practice. It refers to David Hume and Monroe Beardsley. Philosophy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aesthetic study and Dickie’s ideas.

例句 3:
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总结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得失与意义,指出虽然面临着现象学方法与客观论倾向的龃龉、审美对象的范围狭窄以及大刀阔斧的建构造成的与批评实践脱节等困境,比尔兹利的审美对象理论依然在对艺术作品审美本性的坚持、提供艺术的语境论外的另一种声音以及以语言分析超越主客分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