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亨贝尔悖论(又作乌鸦悖论)
释义

亨贝尔悖论(又作乌鸦悖论)【英】

(Carl Gustav) Hempel’s Paradox; Raven Paradox; Hempel’s ravens

译文来源

Raven Paradox.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aven_paradox

定义

亨贝尔悖论又称“亨普尔悖论”、“乌鸦悖论”、“全相关悖论”。归纳悖论的一种。指既非A又非B的事物是全称命题“所有A都是B”的确证实例。例如:全称命题“所有乌鸦都是黑的”,可以由“既非黑又非乌鸦”的电灯来确证。该悖论由哲学家亨贝尔于1945年在论文《“确证度”的一个定义》中论述。该文指出:尼科德(Jean Nicod)在1930年对“确证”所下的定义中,就包含着这一悖论。尼科德的确证定义认为:事实影响定律——所有的A都是B——的概率有且仅有两种方式:一个既是A又是B的实例,增加概率,确证定律;一个虽是A但不是B的实例则反证定律。由此,意味着非A也非B的东西都构成对“所有的A都是B”的确证实例,例如,所有不是天鹅也不白的东西都能确证“天鹅皆白”。显然悖理。这一悖理在于用不是天鹅的东西来确证关于天鹅具有某种性质的普遍概括。但限定只能在某类事物的内部才能对此类事物普遍具有某种性质的断言进行检查,这不过是常识的见解。冯·赖特曾设计过一个例子,以表明:并非不能接受用“非A”的东西来确证“所有的A都是B”。设想一个装有大量小圆球和小方块的坛子预先知道所有的球和方块都是白色或黑色的。我们从坛子里随机地取球或方块,不再放回。取了若干次后发现,取出的球有黑有白,而方块则全是白的,于是我们作一个假设:坛子里所有的方块都是白的。为了验证,继续取,如果终于取出了一个黑的方块,则假设被证伪。如果继续只是得到白的方块,或白的球,或黑的球,白的方块无疑确证假设,白的球就算不相关,而面对黑的球,我们将会想:既然能取出黑球,为什么取不出黑方块呢?看来坛子里确实没有黑方块,黑球取出越多,我们就越相信假设正确。于是,既不是方块也不是白色的东西——黑球,现在确证着“方块皆白”这一假设,毫无悖理之处。把确证实例与反证实例的全体总称为相关实例,冯·赖特的例子说明“所有的A都是B”的相关实例不限于所有的A,某些不是A的东西也能与之相关。但无论从常识还是从逻辑的观点看,必须遵循世上一切事物不可能都与“所有的A都是B”相关的规定,亦即总应存在着既不确证、也不反证它的实例。尼科德定义的悖论在于连这一约束都不遵守,以致会导出所有的事物都与例如“天鹅皆白”相关,不是确证它、便是反证它的结论。亨贝尔悖论表明确证概念的尼科德定义是不恰当的。但通过重新刻画确证概念,可以消除悖论,例如在卡尔纳普的语言LNπ中,对确证函数不存在这种悖论(金炳华等,2001:530)。亨普尔认为,既然确证的逻辑悖论产生于尼科德标准和等值条件之问的冲突,因此,解决逻辑悖论的途径无非是修改或放弃等值条件,亦或修改或放弃尼科德标准。经过慎重思考,亨普尔决定保留等值条件,理由有两个:一是等值条件十分符合直观,二是“等值条件必须被认为是确证的任何定义的适当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这是因为,如果违反了等值条件,同样的经验证据是否确证同一个被检验的假说将不仅取决于假说的内容和经验证据,还将取决于这个假说的表述形式。我们无法想象,当一个科学假说采用一种表达方式时拥有很多的确证事例;而换一种表述方式表达相同的内容时,却只有很少、甚至没有确证事例(陈晶晶,201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530.
[2] 陈晶晶.亨普尔确证悖论及其解悖方案分析[J].理论界,2013(10).
[3] 朱志方.亨普尔的归纳悖论[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正如亨贝尔在1950年指出:“在经验论者语言中,一个陈述的认识意义是在它对于该语言中一切其他陈述的逻辑关系中,而不仅在它对观察语句的逻辑关系中反映出来的。”——“逻辑实证主义形而上学观批判”,载于《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1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