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天赋观念 |
释义 | 天赋观念【英】innate ideas; Innate Idea Theory; Theory of innate Ideas译文来源Innate idea. via: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Innate_idea 定义天赋观念指先天存在于人的心灵中的观念;或人在诞生时即潜在于人的心灵中,只在某种条件下才出现于人的意识中的观念。在古希腊,柏拉图已提出天赋观念的基本思想,认为人生而具有真知,在以后的生活中,这种知识由于外界的影响而被激发出来。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知识源于感性经验,但它有不依赖于经验的基本原理,如思维规律和各种科学的出发原理(如几何学的公理)。亚里士多德以后,这种理论以各种形式出现于斯多亚派哲学家、埃里金纳、伊本·西拿、托马斯·阿奎那、费奇诺等哲学著作中。笛卡儿明确提出天赋观念的概念并进行了阐述,认为人们心中的观念有一些是天赋的,即不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研究得来的,而是“与生俱来”的,靠自己的本性所具有的理性直观来把握;它们是一些不证自明的简单意念,也是大家普遍同意的永恒真理,故又称“公共意念或公理”,如“我思故我在”、“上帝存在”、“无中不能生有”,以及数学公理、逻辑规则、道德原则等;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只有从天赋观念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才能获得科学知识,构筑牢固的知识大厦。莱布尼茨认为,心灵不是白板而是有纹路的大理石,这纹路就是天赋的内在原则,但它又是不明显的、模糊的、未被意识到的观念和潜在的知觉。天赋观念就像倾向、禀赋、自然能力一样是人生来就有的。康德的认识论中的知性范畴,也带有天赋观念的性质,但这种先天形式与范畴只在形式上是天赋的,而其内容则是从直观中来的,必须有感觉的经验材料与先天的形式相结合才具有知识(金炳华,2003:341)。近代天赋观念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与各自的实体学说密切相关:实体学说是天赋观念论的基础,天赋观念论服务于实体学说。近代天赋观念论的演变轨迹是:由有神论的天赋观念论向泛神论的天赋观念论演变,由现实的、明白的天赋观念论向潜在的可能的天赋观念论演变,从与经验论严格划界的天赋观念论到与经验论相关联的天赋观念论演变。唯理论的天赋观念论对德国古典哲学发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笛卡尔与斯宾诺莎的天赋观念论是直接的“天赋观念”论,那么莱布尼兹与康德的天赋观念论则是间接的“天赋观念”论:莱布尼兹是天赋观念潜在论者,而康德是天赋能力论者。黑格尔更是直言不讳地推崇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开端正是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我想所以我是”,即自我意识的确定性。黑格尔将仅限于天赋观念论的“观念”演绎成“绝对精神”的诸多特征,从而涵盖了其整个存在论和认识论(屈理兵,2008:2)。德国古典哲学之后,天赋观念论的影响逐渐减弱,但是这并不代表天赋观念论已经没落:或许,这只是它暂时的一个低谷。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