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唯物主义美学 |
释义 | 唯物主义美学【英】materialistic aesthetics译文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512. 定义唯物主义美是唯物主义哲学观在美学上的体现。与“唯心主义美学”相对。主张美是物质的属性,是第一性的,美感和审美意识是美的反映,是第二性的。它在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常同科学、艺术的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相联系。同唯心主义美学的斗争直接推动了它的发展。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有不同表现形式,一般可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美学)三种形式。马克思主义美学之前的各种唯物主义美学通常被称为旧唯物主义美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美学往往以感性直观的方式,通过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本原和美的本质。机械唯物主义美学产生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在自然科学长足发展的历史条件下,许多经验主义美学家承认美客观存在于事物之中,是物的属性,美感是对美的反射、反映。但他们往往用物理学、力学、数学、生物学的原理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机械的观点解释自然物的美和人对美的认识,只看到美的事物运动的外部因素,看不到它的内部条件;只注重美的自然性和美的形式,忽视美的社会内容;只承认人对美的直观,忽视审美意识的能动作用,带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他们往往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看不到人通过实践不仅可以认识美,而且可以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比实际生活更高的美,带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尤其是当他们解释作为社会历史现象的美、审美、美的创造等问题时,则常陷入历史唯心主义(金炳华,2001:1512)。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美学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不仅承认实践和物质的第一性,美感的第二性,承认经济基础对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的最终决定作用,而且承认美感对美的反作用,承认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上层建筑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它既承认美的客观性,又重视审美主体的能动性,肯定了美与审美的辩证关系及在审美创造中主客观统一的关系(金炳华,2003:596)。马克思主义美学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并把美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放到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来加以考察,揭示出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对于认识美、创造美、发展美的决定性意义。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