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唯心主义
释义

唯心主义【英】

the idealism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514.
[2] Sim, S.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M]. Taylor & France e-library, 2001: 77.

定义

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源于希腊文idea,意为“观念”。主张唯有精神才是万物本原的世界观。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自然界、物、外部世界是第二性的,由意识或精神所派生。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在认识论上,唯心主义主张人的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或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否定知识来源于实践和外部物质世界。在社会历史观上,它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某种先天原则和原理的体现,或者是杰出人物意志的产物。视精神、意志、动机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否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其主体(劳动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宣扬“天才”史观。唯心主义思想在古代即已生。在哲学史上,莱布尼茨《对培尔的思想的答复》一文中首次使用了idiealist(唯心主义者)一词,用以指柏拉图哲学,以与伊壁鸿鲁的唯物主义者(materiast)哲学相对称。从18世纪开始,人们用唯心主义称呼贝克莱的学说。康德则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先验的唯心主义”,而把那种否认或怀疑在我们之外存在着客观对象的学说称为“经验的唯心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对唯心主义作了科学的规定,并指出了它的实质。唯心主义在其长期发展中表现各异,其基本形式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者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实质一样,都把意识、精神当作独立实体,当作世界的本原。唯心主义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除了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之外,还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在人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中,主观同客观相分裂,认识同实践相脱离,用孤立、静止、片面、僵化的形而上学观点把认识过程的某个侧面、某个阶段过分夸大和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列宁指出:“直线性和片面,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1990:311)。在人类认识发展过程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将来阶级消灭后,这种对立和斗争的阶级性质不存在了,但唯心主义仍将存在。它在同唯物主义斗争时往往能抓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某些弱点,促进唯物义的发展。(金炳华,2003:171)。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有着密切关系。它通常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是维护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工具。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是理论宣传战线长期的战略任务。

定义来源

[1] 列宁.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M].人民出版社,1990.
[2]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辛德斯和赫斯特还认为生产方式的一般理论是不可能的,并且当前的此类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植根于目的论和唯心主义。就这些而言,他们提供了自己摇摆于马克思主义与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切迹象。——《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11:77

1. Given that the authors also believe that a general theory of modes of production is impossible, and that the current Marxist theory of such is rooted in teleology and idealism, they give every indication of drifting towards the boundary between Marxism and post-Marxism.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50.

2. 这也就是说,辩证法不是一种逻辑构架,在基础上不会因为黑格尔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决定论、我们就一定要颠倒过来造就一种物质基始论;不会因为梅德格尔标举了存在本真,我们就反其道认证存在者第一,这实在是同一枚伪币的另一面。——《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11:21

2. It means that dialectics is not a logical framework. It is unnecessary to create a basic philosophy of entity in order to counteract Hegel’s idealistic conceptuality; it is unnecessary to positing entity as the “First” merely because Hegel advocates Being as the original, which is in fact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ame coin. -Quoted from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2011: 40.

3. 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第一次重要转变是,从青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转向一般唯物主义,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19

3. The first major shif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philosophical thought was that from Young Hegelian idealism to general materialism, and from democracy to socialism (communism). -Quoted from Back to Marx: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in the Context of Economics, 2014: xxxvi.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通常把唯心主义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这两种形态。——“论唯心主义的三种形态”,载于《大连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Idealism is usually divided into forms of subjective idealism and objective idealism in the textbooks of principles for Marxist Philosophy.

例句 2:
他的“同一哲学”是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探析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载于《哈尔滨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His “identity philosophy” is the core of objective idealism philosophy.

例句 3:
学界普遍认为加尔文教和德国唯心主义哲学是卡莱尔思想的两大渊源。——“儒家思想对卡莱尔的影响”,载于《外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6期
Calvinism and German idealism are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two major sources of Carlyle’s thoughts.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