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 |
释义 | 《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英】Material Change and Moral Change定义《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后所写的论述道德问题的文章,于1919年12月发表在《新潮》上。文章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述道德的起源、本质及其历史变迁,反映了作者在道德观上由进化论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阶级论的转化。文章首先指出,道德不是来自圣贤经传,而是“物质世界的产物”,“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之社会的本能”,强调社会物质生活是道德的基础。同时,肯定道德是随着社会需要因时因地变化的,由此产生新旧道德的区别,没有永恒不变的道德。又依据马克思关于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肯定“物质既常变动,精神的构造也就随着变动”,指出:道德“是适应物质上社会的要求而成的”,故有“新旧的问题发生”和“必然的变革”;强调古来的“圣道”、“王法”、“纲常”、“名教”,随着生活和社会的变动而失去命运和价值,成了旧道德,“不但应该废弃,并且必然废弃”;进而提倡“适应人类一体的生活,世界一家的社会之道德”(金炳华,2003:891)。该文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了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出:“道德这个东西不是超自然的东西,……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东西。他的本原……实在我们人间的动物的地上的生活之中。他的基础是自然,就是物质,就是生活的要求”(宋希仁等,1989:674)。 定义来源宋希仁,陈劳志,赵仁光.伦理学大辞典[Z].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