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绝对唯心主义 |
释义 | 绝对唯心主义【德】adsoluter Idealismus译文来源[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96. 定义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别称。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是“绝对唯心主义”,是建立在这种“绝对精神”之上的,以此区别于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精神。这个精神不是个人的或人类的精神,而是客观的世界精神。他把这个精神叫做绝对精神或绝对观念。它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和基础,是在自然界和人类未出现以前就已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的表现(刘佩弦,1988:583)。黑格尔要建立一种以“绝对真理”来完成的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法相矛盾。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黑格尔的体系作为体系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流产,但也是这类流产中的最后一次。就是说,它包含着不可救药的内在矛盾:一方面,它以历史的观点作为基本前提,即把人类的历史看作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按其本性来说不能通过发现所谓绝对真理来达到其智慧的顶峰的;但是另一方面,它又硬说自己是这绝对真理的全部内容。包罗万象的、最终完成的关于自然和历史的认识的体系,是和辩证思维的基本规律相矛盾的”(马克思等,1972:64)。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黑格尔哲学的这种矛盾。恩格斯指出,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表现在:(1)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观点同体系的矛盾。按着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认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谓永恒的、终极的真理是不存在的。“永恒真理不过是逻辑的或历史的过程本身”(马克思等,1972:214)。而黑格尔宣布自己的哲学体系达到了绝对真理境界。(2)历史发展的无限性观点同体系的矛盾。按着黑格尔的辩证法,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所谓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是不存在的。黑格尔的体系却告诉人们,人类历史发展到普鲁士王国的时代便达到了理想境界。黑格尔哲学之所以出现这种矛盾,“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得不去建立一个体系,而按着传统的要求,哲学体系是一定要以某种绝对真理来完成的”(马克思等,1972:214)。这就是说,按着德国传统习惯,一般哲学家都竭力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穷尽一切的绝对真理体系,以证明自己是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从莱布尼茨开始就是如此,康德以他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三部著作构成了一个很大的完整的哲学体系,黑格尔也继承了这个传统,建立了最庞大的、最填密的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他的哲学体系包括了以往一切哲学的内容和成果,达到了“绝对真理”。可是“这样一来,黑格尔体系的全部的教条内容就被宣布为绝对真理,这同他那消除一切教条东西的辩证方法是矛盾的”(马克思等,1972:214)。黑格尔所以要建立一个以绝对真理来完成的体系,除了是由于传统习惯的原因外,恩格斯认为还有其阶级根源:“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条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各在自己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马克思等,1972:214)。当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的力量不强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妥协性成了它特有的性格。作为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黑格 定义来源[1] 刘佩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Z].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例句1. 恩格斯说:“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他在这里所指的不仅是所有的唯物主义者,而且也包括最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例如,绝对唯心主义者黑格尔。黑格尔认为现实世界是某种永恒的“绝对观念”的体现,而且人类精神在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的时候,就在现实世界中并通过现实世界认识“绝对观念”。 ——《列宁全集(第十八卷)》,1988:74 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