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契切林 |
释义 | 契切林 【俄】俄: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Чиче́рин (Russian liberal jurist)英:Georgy Vasilyevich Chicherin译文来源[1]Boris Chicherin.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ris_Chicherin 定义(1)鲍里斯·契切林(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Чиче́рин,1828—1904),俄国法学家、历史学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自由主义运动的活动家。出身贵族,早年研究黑格尔哲学,1857年提出三点改革纲领:解放自由、良心自由、言论出版自由。他认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是实现这些理性的主要手段,因而主张君主立宪,反对社会主义。由于经常同当局及其他俄国知识分子发生争端,契切林于1861年才任莫斯科大学教授。1868年因抗议政府干涉学校而辞职,后来,积极从事地方自治会工作,1881年当选为莫斯科市长,1883年被迫辞职。余年从事学术研究。著有《科学和宗教》(1879年)、《科学中的神秘主义》(1880年)、《政治学史》(1887年)、《财产制和国家》(1883年)、《国家的科学》(1898年)、《实证哲学和科学的统一》(1892年)等(刘蔚华,1990:1123)。契切林是黑格尔主义者。他从黑格尔哲学中主要借用了对经验理论的批判和关于绝对理念的学说。契切林也承认辩证法,但歪曲了辩证法的含义(把关于“对立面”的“调和”的思想提到首位),并使之适合于自己的旨在为私有制辩护的社会学。按照契切林的看法,真理性的认识在于把思辨的原则运用于研究的对象。这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世界理性的规律决定物质客体的规律和人类的精神世界。社会关系的根源是作为某种“脱离实际的生物”的个人,因为经过它可表现为“存在的绝对原则”。在社会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法,亦即作为法律所规定的个人的“自由意志”。契切林认为,法律上的因素和道德上的因素在国家范围内融合在一起,而契切林把国家视为一种能够把人们联系起来合成一个整体的“理想”力量(弗罗洛夫,1989:354),即国家是“人民的有机的联盟”、阶级斗争中的最高裁判者(冯契等,2000:584)。 定义来源[1]刘蔚华.世界哲学家辞典[Z].重庆出版社,1990. 例句1. 请看民粹派对我国现实的了解是多么深刻呵!如果国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那这决不是因为资产阶级掌握着一种物质力量,能“驱使”人民“做工”,使政治服从自己、决不是这样、问题完全在于维尔纳茨基辈、契切林辈、门得列耶夫辈教授们信奉错误的“命定”顺序论,而国家却“听信”他们的话。——《列宁全集(第一卷)》,1955:307 1. 2. 契切林教授和格拉多夫斯基教授,维特的《记事》叙述了这些报告书的内容,他所根据的是伦敦的一本小册子《洛里斯一梅利科夫伯爵的宪法》,这本小册子于1893年由自由俄国出版基金会在伦敦出版,这些自由派人士以一种特别善意的。——《列宁全集(第五卷)》,1959:38 2. 3. 这样一位契切林先生如果认为尼古拉二世的政策应该受到更加严厉的谴责,倒是十分自然的,因为在尼古拉二世统治时代,和平发展和最高当局本身的心平气和的倡议是可能产生自由机关的。——《列宁全集(第五卷)》,1959:49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