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的重要哲学著作。发表于1751年。是在休谟本人的著作《人性论》第三卷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全书共分九节和四篇附录。九节的题目分别是:第一,论道德的一般原则;第二,论同情心;第三,论正义;第四,论政治社会;第五,为什么利益令人愉快?第六,对我们自己有用的品质;第七,与我们自己直接一致的品质;第八,与他人直接一致的品质;第九,结论。四篇附录的题目分别是:第一,关于道德情感;第二,论利己心;第三,关于正义的进一步思考;第四,论某些言辞之争。
与《人性论》第三卷一样,《道德原理研究》也认为,道德来源于印象或情感,是被心灵感觉到而不是被理性判断出来的。道德上的善与恶依据感觉和印象中的善与恶来判断,在心灵中产生快乐的行为就是善,产生痛苦的行为就是恶。美德可以分为自然的和人为的,自然美德是建立在人的同情心基础上的各种情感,而人为美德从人的本性上说是建立在利己心上的,从社会生活角度说,是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上的。在《道德原理研究》中,休谟更强调社会美德,把人的利己心放在人的同情心之上,正义也与功利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更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休谟这种功利主义倾向对以后伦理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蒋永福等,2000:1008)。
定义来源
蒋永福,吴可,岳长龄.东西方哲学大辞典[Z].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休漠12岁被送入爱丁堡大学法律系。18岁开始研究哲学,在以后的数十年中,他潜心钻研哲学。1739年出版了他的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人性论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休漠先后出版了《人类理解研究》、《道德原则研究》、《道德与政治论文集》、《政治论谈》、《自然宗教史》、《英国史》等。——《休漠<人性论>思想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Hume was sent to the law school at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He began to study philosophy when he was 18 and continued his study for the subsequent decades. In 1739, Hume published his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work, the first and second column of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Afterwards, he successively published his other works such as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An Enquiry Concerning the Principle of Morals, Essays, Moral and Political, Political Discourse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ligion and History of England, etc. And Dialogues concerning Natural Religion wa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by his nephew.
例句 2:
通过对休谟有关文本的细致和建构性分析,本文力图证明,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休谟并没有如诸多研究者认为的那样以一种哈奇逊式的“广泛的仁慈”取代了《人性论》中作为道德感源泉的同情,并因此退回到传统道德感理论。——“同情与道德判断——由同情概念的变化看休谟的伦理学”,载于《世界哲学》2015年第4期
Through a careful and cre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texts of David Hume, this eassay argures that Hume, in his Inquiry, by no means replaces Theatise’s sympathy with a Hutchesonian “ extensive benevolence,” and hence retreat to the position of traditional moral sense theory, as many accused.
例句 3:
休谟始终认为,在人性中自爱和仁爱同时并存,但比较其前期著作《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