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真理报》
释义

《真理报》【俄】

правда

译文来源

[1] Marx, K. & F. Engels.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 22) [M]. London: Lawrence & Wishart, 1989: 681.
[2] Pravda.via: https://fr.wikipedia.org/wiki/Pravda

定义

《真理报》最初为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日报,根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创办,1912年4月22日起在彼得堡出版。列宁在国外领导编辑部的筹建,确定办报方针,并给予工作指示。1912—1914年,《真理报》一共刊登了300多篇列宁的文章。该报由于受到沙皇政府的迫害,经常受到阻挠、压制甚至被查封。1914年7月8日被禁止出版。1917年二月革命后复刊,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机关报。后受到各种干扰,并于7月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封闭。1917年10月27日恢复出版。1918年3月改在莫斯科出版。十月革命后,成为苏联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经常刊登斯大林等领导人的文章。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以自负盈亏的报纸重新登记出版。由于资金短缺的原因,1992年9月由希腊出版商买下该报55%的股份,与之合营经办。(金炳华,2003:778)原《真理报》的大部分职员于1999年加入了新创建的网络媒体“真理报在线”-- Pravda.ru。“真理报在线”目前是访问人数最多的俄罗斯新闻站点,它与俄罗斯国内正在发行的《真理报》没有任何关系。俄罗斯国内还有多份同名的报纸一直在发行。(《真理报》.via: http://baike.sogou.com/v184296.htm?fromTitle=%E7%9C%9F%E7%90%86%E6%8A%A5)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真理报》.via: http://baike.sogou.com/v184296.htm?fromTitle=%E7%9C%9F%E7%90%86%E6%8A%A5

例句

1. 作为弥补这一缺陷的尝试,俄国于1917年创立了无产阶级文化派组织。这个组织独立于布尔什维克党,其核心人物是列宁的哲学夙敌波格丹诺夫。该组织还得到了新任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Lunacharsky)和《真理报》(Pravda)编辑布哈林的支持。——《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128

1. 

2. 参看列宁1921年9月21日在《真理报》上的文章。不愿进一步讨论就能看到,这一组织措施也是一种能增加共产党威信、加强它和工人群众的关系的出色的策略措施。——《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1996:433

2. 

3. 马克思写信给法国共和派报纸“真理报”编辑部,揭露资产阶级报刊在巴黎散播诬蔑国际的假宣言。该信于9月3日在“夜晚报”以及其他资产阶级报纸上发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七卷)》,1963:847

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花地”的新闻性脱胎于《羊城晚报》创刊之初打破苏联《真理报》模式束缚的改革。——《文艺副刊的坚守与改革—— 以〈羊城晚报〉文艺副刊“花地”为例》,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
The news’s attribute of “Hua Di” born out of the reform of the Yangcheng Evening News when it began to break the bound of Soviet MPravda’s Mode.

例句 2:
本文试以苏联最主要的政治报刊——《真理报》为主要考察对象,分阶段考察苏德关系变化与苏联媒体所塑造的德国形象转变的关系,并透过《真理报》一窥苏联的政治宣传手段。——“苏德战争前苏联政治宣传中的‘德国形象’—— 以《真理报》为主要考察对象”,载于《俄罗斯研究》2014年第1期。

例句 3:
同时,殖民地形成的“伊斯特语言”、“伊芒语言”和“《真理报》语言”等本土语言风格构成了殖民地话语,体现出殖民地权力运行的变化路径及北尼日利亚社会文化秩序重建的过程。——“语言与权力视阈下北尼日利亚殖民地文学局的流变”,载于《外国文学》2014年第1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1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