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陶里亚蒂
释义

陶里亚蒂【英】

Palmiro Togliatti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996.
[2] Palmiro Togliatti.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lmiro_Togliatti

定义

帕尔米罗•陶里亚蒂(1893—1964),别名“爱尔科里”(Ercoli),意大利共产党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1914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1915年毕业于都灵大学。1919年同葛兰西等人创办《新秩序》周刊,宣传激进思想。1921年退出意大利社会党,参加创建意大利共产党。1922年开始主编意共机关报《共产主义报》。1924年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1926年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工作。1928年被任命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1935年任共产国际书记处书记。1944年任意共总书记(1944—1964)。1944—1964年以意共代表身份参加联合政府,先后任不管部长、副总理和司法部长等职。1947年被排挤出政府。1948年起当选为众议员。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明确提出“结构改革论”,主张“在完全符合(意大利)宪法法制的情况下实现必要的结构改革”,通过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有化”、“计划化”、“国家干预”等方式,逐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利用议会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晚年提出“多中心论”,认为每个国家可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国际共产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多种形式的过程”,不存在“惟一”的中心。在哲学上,研究过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列宁全集》意大利文版的出版组织者。他还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在意大利的传播和发展史,肯定了葛兰西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著作编为《陶里亚蒂著作集》(金炳华,2003:996)。陶里亚蒂是意共著名领导人之一,他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在战后时期实现了党的路线的转折,开创了欧洲共产党人在民族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独立道路的先例,为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墓础,成为这一理论的先驱。意大利法西斯倒台不久,陶里亚蒂针对党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适时地提出要在意大利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以“萨勒诺转折”著称的路线转折。进人50年代后,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系列事件,陶里亚蒂敢于触及苏联体制中存在的严重弊端,强调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本国杜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总结意共从“萨勒斯诺转折”到“八大”二十年来路线的抉择与发展,大致上以其“八大”为分水岭,前一阶段是共产国际“七大”人民阵线的延续,后一阶段是意共自主路线的逐步发展。正是陶里亚蒂提出的新路线才使意共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西欧国家最大的共产党。意共在战后整个历史时期始终以这条新路线为基本点。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意共改奉杜会民主主义,改名为意大利左其民主党,只不过是其新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深化和发展(史志钦,2000:46)。陶里亚蒂一生致力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提出了一系列著名思想和主张,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国共产党冲破苏联大党大国主义,独立自主地走民族国家社会主义道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史志钦.陶里亚蒂与意大利共产党的路线转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

例句

1. 在斯大林以后的时代,西欧共产主义的核心人物是意大利共产主义领袖帕尔米罗·陶里亚蒂(Palmiro Togliatti),他曾经是葛兰西的亲密朋友和合作者。陶里亚蒂一贯主张完全独立的路线,而赫鲁晓夫1956年的讲话恰恰为他提供了一个传播自己主张的机会。他宣称:第一,只对斯大林个人进行批判是以一种过于肤浅的方式对待斯大林主义现象;第二,在多党制国家中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第三,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一个多中心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莫斯科已不再拥有独特的地位。基于上述立场,陶里亚蒂在1964年的“雅尔塔备忘录”上对中国共产党所持的立场持有异议,但也同样反对苏联对中国的正式谴责。陶里亚蒂宣称“任何再次创立一个集权化的国际组织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155

1. In the post-Stalin era of Western European Communism the central figure is the Italian communist leader Palmiro Togliatti, who had been a close friend and collaborator of Gramsci. Togliatti had always maintained a fairly independent line, but the Krushchev speech of 1956 gave him the opportunity of broadening his position by declaring, firstly, that the mere criticism of Stalin as a person was too superficial an approach to the phenomenon of Stalinism; secondly,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as possible in a multi-party state; and thirdly that the whole Communist movement had become a poly-central system in which Moscow no longer held the unique place. In line with these views, Togliatti’s Yalta Memorandum of 1964 took issue with the positions taken up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but equally opposed their formal condemnation by the Soviet Union. -Quoted from Marxism after Marx, 1998: 163-164.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陶里亚蒂是意共著名领导人之一,他领导意大利共产党在战后时期实现了党的路线的转折,开创了欧洲共产党人在民族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独立道路的先例,为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思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成为这一理论的先驱。——“陶里亚蒂与意大利共产党的路线转折”,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P. Toliatti, one of the famous leaders of the PCI, exercised leadership in his party’s turn of course and initiated an independent socialist road for the European communists in their exploration, thus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Eurocommunism in 1970s and becoming the pioneer of the theory.

例句 2:
毛泽东和陶里亚蒂两人之间有共识,也有分歧,更出现过针锋相对的批评、指责。他们之间的言行,虽具有个人的成分,但更多的是体现两个党的意志,体现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一些具体问题的不同认识,体现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差异。——“20世纪中期毛泽东与陶里亚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共识与分歧”,载于《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Mao Zedong and Toliatti had consensus differences and even tit-for-tat criticism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movement. Their deeds embodied the will of each party and the different perceptions on some specific issu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discussions to the Socialism out of a backward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country and out of a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y.

例句 3:
1943年6月8日,正值世界人民同法西斯强盗作殊死搏斗之际,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决定:“自1943年6月10日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和书记处,以及国际监察委员会都已解散。”主席团委托由季米特洛夫、曼努尔斯基、皮克、埃尔科利(即陶里亚蒂)组成的四人委员会处理善后事宜。自此,这个曾率领国际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长达24年之久的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宣告自行解散。共产国际的解散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在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