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帕累托 |
释义 | 帕累托【英】Vilfredo Pareto译文来源[1] 彭克宏.社会科学大辞典[Z].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定义帕累托(1848—1923)意大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于法国,1858年回国。曾在都灵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后任铁路工程公司工程师、洛桑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等职。在经济学上提出“最优状态”的概念,奠定了福利经济学基础。晚年转向研究社会学,认为社会学是法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历史学、宗教历史学等专门社会学科的综合,其目的在于研究人的行为、社会结构、社会均衡、社会变动的决定力量。认为每个社会均为精英分子所统治,这种统治一方面依靠权力,一方面要求民众的服从,两种因素的平行就达到社会的平衡。但下层的人可以成为有能力的人,而上层的人也可能失去其能力,因而发生精英循环,上下层相互转换。认为精英分子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冒险家,他们从事于重新结合与组合,另一种是维持现状,他们的兴趣是维持原来的聚集状态。这两种类型也是他“残余物的类型”理论中的两种类型。该理论认为残余物是感觉、情绪、本能、心理状态和意向的基础,它是天生的、内在的生物动因,决定社会行为。一类是组合的本能的残余物,它总是积极地去重新组合,影响社会的变化;另一类则是使组合物恒定不变的残余物,其本性是保守的,不接受新事物,对变化采取敌对态度。这种变化与保守的斗争决定欧洲的历史。认为意识形态是用语言表达的遮羞布,是狡猾的宣传,它掩盖行为的真正动机,是派生的而非原始的、本质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教程》(2卷,1896—1897)、《普通社会学》(2卷,1916)、《事实与理论》(1920)、《民主的转换》(1921)等(知网百科)。帕累托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最先考察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品的最优分配问题。结果他发现,生产资源的配置和财富的分配如果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或对财富分配的方法,已经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情况下,使任何一个的处境更好。这种状态即是效率的最佳状态,也称“帕累托最优状态”或“帕累托适度”。后来,这一“帕累托标准”便成为经济学家判断经济总体运行效率与社会福利大小的一个重要准则(佚名,1998:23)。 定义来源[1] 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例句1. 这种知识社会学的东西仍然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幻觉,揭露这种意识形态的虚妄性也是否定的辩证法的一个理论任务,在他看来,知识社会学否认社会的客观结构,也就自然要否定客观真理及其认识,所以,“对这种社会学来说,如同那种以帕累托为奠基人的实证主义经济学来说一样,社会只不过是个体反应模式的平均价值”。阿多诺的这一指认是值得今天处于实证科学包围中的我们深省的。——《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68 1. This sociology of knowledge is still an ideological illusion. It is the theoretical task of negative dialectics to expose the falsity of this ideology. In his view,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denie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structure of society but the idea of the objective truth and its cognition. Therefore, “to this sociology as to the type of positivist economics to which its founder Pareto belonged society is nothing but the average value of individual reactive modes.” Submerged in today's positive science, it is worthwhile for us to contemplate on this identification. -Quoted from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2011: 105-106.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