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鉴赏判断(又作趣味判断)
释义

鉴赏判断(又作趣味判断)【英】

judgement of taste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32.
[2] Das Geschmacksurteil. via: http://www.textfindling.de/Geschmack/Geschmack.html

定义

亦称“趣味判断”。德国康德用语。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一书(是他美学方面的主要著作)“美的分析”部分中,对鉴赏判断的界定,是“美的分析”的一条主线,由此对审美领域诸多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康德对鉴赏判断界定的主张,既吸收了他人观点,又有属于自己体系见解的发挥,致使他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达到空前的极化程度。康德所谓“鉴赏判断”,也即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审美判断,核心是美学领域里的美感方面内容。康德生活的年代,是在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美学这门学科前后,美学研究一直处在一个完全开放时期。研究者可以广泛谈及美、美感和创造美等重要问题。到1790年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美学专著问世,标志他对审美研究更加深人、系统化,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这是康德对美学的突出贡献。然而,也正是康德对审美更加深人和系统化的研究,过分套用其主观唯心主义先验哲学观点,一味从建造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美学体系考虑,给鉴赏判断界定强加种种限制:什么审美“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什么“鉴赏判断的快感是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什么审美是“不基于任何概念的”;又是什么“美却实际只应涉及形式”,等等。康德意在从理论上规范“鉴赏判断的纯粹性”,说明审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这种人为“提纯”主张,虽有可取的一面,但是从总体上看,既不符合人类有史以来审美活动的实际,又在许多方面同辩证法对立,自相矛盾,因此,很难评述其科学意义。如果我们真的按照康德的要求去做,审美判断只能属于极少数人的专利,绝大多数人则会被排斥在审美大门之外,与审美无缘,或者说不配审美。因为按照康德的要求,仅就审美“不能凭借概念”这一条,一般人想要介人审美圣地之前,就得先去掉头脑中多年积累的、表明人类固有特点的思维语言概念,然后再去搜寻诸多审美对象中既无“利害关系”,又无内容性质可言,只有“形式”的那个对象,最后才能以“静观”心态审美,鉴赏那个只有“形式”对象的美(赵文增,1999:50-51)。康德的鉴赏判断是其美学的核心概念,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差不多。

定义来源

赵文增.康德对鉴赏判断的界定¾¾重读《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笔记之一[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1).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它指意志为自身立法,而后康德又在鉴赏判断所依据的反思判断力的先天原则中见出了这种自律性,从而自律性概念就进入了审美领域中。——《论黑格尔艺术自律观》,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It refers to the will of its own legislation, and then Kant saw the autonomy on the innate principles when he made appreciation judgment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ve judgment. Consequently, artistic autonomy concept entered into aesthetic field.

例句 2:
同时,鉴赏判断可以通过日常学习生活所习得。当天才与鉴赏判断发生矛盾时,天才又要服从于鉴赏判断。——《康德“美的艺术”思想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At the same time, the judgments of taste can be learned through daily school life. Genius is also subject to the judgments of taste.

例句 3:
到了批判期,当康德要为鉴赏判断寻找先验原理时,一系列的矛盾就出现了。我们翻开《判断力批判》上卷,几乎随处可见前后不一的论断。——“关于鉴赏判断的二律背反”,载于《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