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桑德尔 |
释义 | 桑德尔【英】Michael Sandel译文来源Michael J. Sandel.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hael_J._Sandel 定义英国天主教神学家。他生于萨里(Surrey),1551年牛津大学毕业,曾在牛津大学任教会法教授。女王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Ⅰ,1558—1603在位)执政后,1559年避往罗马,升神父。次年得神学博士衔。曾任教廷驻波兰公使。1565—1572年在卢汶(Louvain),活动频繁,当教授,写文章,参加奥格斯堡(Augsburg)会议,曾任教廷驻英国代表。1572年经罗马去西班牙,劝西班牙国王攻打英国,以支持在英国的天主教势力。1579年鼓动爱尔兰反对英国未成,后受到英国政府搜捕,死在逃亡途中。主要著作有《教会的体制》等(桑德尔.via: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code=SCDB&kw=%E8%AE%A4%E8%AF%86%E4%B8%BB%E4%B9%89%E8%AF%84%E6%9E%90&korder=0&sel=1&xkcode=*&db_codes=CJFQ,CDFD,CMFD,CPFD,IPFD,CCND)。李伟指出,作为社群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桑德尔对罗尔斯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桑德尔要批判的是作为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指出它在理论上的缺陷。具体地说,桑德尔的批判主要针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及其理论基础:自我优先于目的的自我观,正义优先于善的自由观,新契约论的理性和公共理性认证方法等。桑德尔对政治主体的理解应从社群开始,放弃权利政治学,倡导公益政治学(李伟,2006:1)。桑德尔认为道德主体必须是“构成性自我”即接受、认同社群目的并勇于实践公共善的公民。从马克思哲学的立场分析,政治主体应该是从事交往实践的共同体成员。此外,桑德尔认为,只有在社群的背景下,人们才会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并进行政治的构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分析,政治知识和政治原则的源泉在于交往共同体成员的交往理性,而交往理性是受社会交往实践结构所制约的。 定义来源[1] 桑德尔.via: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code=SCDB&kw=%E8%AE%A4%E8%AF%86%E4%B8%BB%E4%B9%89%E8%AF%84%E6%9E%90&korder=0&sel=1&xkcode=*&db_codes=CJFQ,CDFD,CMFD,CPFD,IPFD,CCND.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