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上帝之城》 |
释义 | 《上帝之城》【】Civitas Dei; De Civitate Dei; De Civitate Dei contra Paganos (by Augustine of Hippo)译文来源The City of God (book).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City_of_God_(book) 定义此书作者是圣奥古斯丁,亦称《天都》,成书于413-426年间,是基督教最早的历史哲学代表作,旨在批驳罗马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指责(冯契,徐孝通,2000:33)。其前半部分大胆批判了异教诸神的虚妄、虚空,书中还明言,罗马帝国的衰落以及哥特人公元410年洗劫罗马这一切不能归咎于基督徒。书的后半部引入两座“城”的概念:上帝之城和世俗之城。前者以自我牺牲、顺服、谦卑为特征,后者则以骄傲、自私、野心勃勃为特征。这两座城常常争战,基督徒就生活在这两座城里。这两城之战写就了历史。与罗马人的观点相反,奥古斯丁认为,历史是有意义的,因为上帝是历史的主宰,因此,基督徒能够部分地认识上帝在历史事件中的旨意。正如亨利·福德(Henry Ford)所说的那样,对奥古斯丁而言,历史“绝非虚空”。该书一直被誉为“基督教宪章”。多少年来,它不断再版,其发行量仅次于圣经,位居第二。它长期以来一直位居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西方世界名著》(Great Books of the Western World)排行榜,这足以证明它在西方文学中的地位(施密特,2013:303-304)。该书还为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教会的活动提供了理论基础(冯契,徐孝通,2000:33)。 定义来源[1] 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赵巍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例句1. 在基督教的神学框架中,这种价值悬设被确定为原生性和彼岸性的天上乐园一“上帝之城”,它既是人的原初点,又是复归之处;在后来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中,它被设定为人的天然本性,它们都是一种自然法中的“应有”。——《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467-468 1. 2. 相对于人的理想状态,这种“现有”往往是败坏的和蜕化的,它犹如神学中的此岸性的现世苦海,或启蒙精神所批判的中世纪专制下的非人现状。基督通过引人指认现世的物欲与罪恶,使人出世而达及彼岸的上帝之城。——《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468 2. 3. 阿多诺对否定的辩证法之描述就这么简单,说到底,它实际上只是一种理论姿态(不能是一种立场),一种空灵的精神(不能是一个逻辑构架),一种纯批判的“上帝之城”它根本无法回落到现实的土地上。——《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47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