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美游戏 |
释义 | 审美游戏【英】aesthetic theory; aesthetic play译文来源[1] aesthetic theor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esthetic_Theory 定义关于人和社会的审美状态的理论。德国J.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提出。康德曾提出自由游戏的概念,席勒接受了这一概念,并赋予新的内容。他认为游戏起源于精力过剩,当人的物质需要满足后,人还要求物质剩余外的审美附加物(ästhetische Zugabe),游戏便是使人的享受超越于物质需要的活动。他认为游戏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只有人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人的游戏有低级和高级两种,低级游戏是物质游戏,与形式无关,属于人的动物生活;高级游戏是审美游戏,其对象是自由形式。通过审美游戏人完全挣脱了物质需求的枷锁,以美本身为追求的对象,建立起游戏和外观的快乐王国——审美王国,“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这个王国的基本法则”。审美游戏是人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真正的人和真正的社会的本质,“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审美游戏理论揭示了人性和艺术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后代有很大影响。19世纪后半期,英国斯宾塞接受和发展了J.席勒的理论,提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艺术起源于游戏的理论,所以后人称“席勒-斯宾塞游戏说”。谷鲁司、艾伦、萨利(J.Sully,1842—1923)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审美游戏理论(金炳华,2001:1291)。审美游戏论描述了审美独立自足的状态,把审美游戏建构成一个独立自足世界。康德阐释想象力的自由与概念的迷失,席勒关注精神的自由与现实的迷失,加达默尔强调艺术品的自由与表现者的迷失。他们确立了不同的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但都建构了审美游戏具有内在自由与外在迷失并存的世界构造特性。在这个审美世界中,自由与迷失的交织共同构成审美游戏的独立自足。可以说,以自由与迷失为基础,审美游戏论才能实现以游戏来描述审美存在;以游戏特性来确立审美的独立性、合法性与本体性,才能实现现代审美主义话语的思想建构(杨红旗,2009:55)。审美游戏的观点是现代西方解释艺术起源的重要理论之一。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例句1. 马尔库塞以一种乌托邦的情怀,预见到一个新社会,在其中,劳动将被某种有美感的游戏所取代,这种审美游戏般的劳动最终将消灭死的本能力量。这样,马尔库塞以“本能压抑”概念补充了(有时看来,几乎是取代了)马克思的经济剥削概念。——《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281 1. In a utopian vein, Marcuse anticipated a society in which labour would be replaced by an aesthetic kind of play which would finally destroy the power of the death instinct. Thus Marcuse complemented (and at times almost seemed to replace) Marx’s economic exploitation by the concept of instinctual repression. -Quoted from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1998: 296.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