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时间性 |
释义 | 时间性【德】Zeitlichheit译文来源[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328. 定义德国海德格尔用语,意指与有向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此在相一致的时间观念。哲学上的一般时间观念是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的无限的时间之流。海德格尔把时间与此在融合在一起,认为在此在的可能性中,“将在”是时间性的核心,此在是向着未来的,此在在世界中生存只有通过这种向着未来的时间性才可以得到说明。此在在其处境中,从“将在”回溯到它曾经存在过的存在,即过去的存在,也就是“曾在”。“曾在”是此在走向它的将来所必须要参考的,“曾在”与“将在”在现象中碰头,这两者结合起来,成为现在一切行动的指导。这种时间性与一般时间观念不同之处在于,它认为“曾在”出自“将在”,以合于这种要求的“曾在”为出发点的“将在”产生现在,因而时间性是作为曾在着的现在着的将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即面向将来,参考过去,决定现在行动的时间性(金炳华,2001:1328)。海德格尔通过阐明先验想象力即“感性和知性的共同根”,回答了“直观形式同思想的规定性之间的关系。而时间同我思的联系,构成了主体性的最基本联系,也就是人生此在的最基本关联”。他这种对康德时间主观演绎式的阐释,顺利地将康德的“处于时间之外的先验统觉”转换成具有现象学意味的“此在—时间性”结构。从先验想象力到本源时间,海德格尔顺利地踏上了他的时间性之途(王咏诗等,2014:54)。从康德的先验统觉到海德格尔此在绽出的时间性,对海德格尔而言这关乎人文学科在何种意义上获取自己独立的方法论视域。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例句1. 具体地说,在1845年5—7月马克思写下的《布鲁塞尔笔记》B中,通过对吉拉丹的《机器》、拜比吉的《关于机器和工厂的经济学性质》和乌尔的《工场哲学》等论著的研究,马克思此时已经从政治经济学中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建立在手工业和工业的工具系统的改变基础之上的生产进步,才是历史时间性的根本。——《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420 1. 2. 第二点,阿多诺反对“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形而上学的这种无时间性(timelessness)”,因为在这种概念化的抽象本质中,历史性的具体的存在被消灭了,剩下的只是不变的概念。不变,则是历史时间性的反者。——《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14 2. 3. 在费希特、黑格尔以及后来的柏梅森、胡塞尔和海德格尔那里,这是一种存在等级,物是现成的,精神作为生成性的活动则是创造性的,因此只有“精神的活动才建掏出内在时间性和历史性”。也由此才生成历史,以及精神建构在其中积累起来的被生成物。——《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70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