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斯塔希茨
释义

斯塔希茨【英】

Stanisław Wawrzyniec Staszic

译文来源

Stanisław Staszic.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nis%C5%82aw_Staszic

定义

斯塔希茨,即斯·斯塔希茨(1755~1826),波兰哲学家、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年在波兹南神学院学习,后去德国,先后入莱比锡大学和格廷根大学就读。1807~1812年在华沙公国政府、1815年起在波兰王国政府任职。1808年任科学之友协会主席。他的哲学观点受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影响,反对“天赋观念”,力图使科学摆脱神学的影响,认为宗教是进步和科学的敌人。但仍有自然神论的观点。把“自然法”和“社会契约”作为伦理观的基础。要求给农民以人身自由和拥有土地权。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理想的社会制度。但他认识到,人们的经济活动决定人们的政治生活,压迫者与被压迫者的斗争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主要内容,并认为可以根据占优势的经济活动形态来为历史分期(金炳华,冯契,2001:1391)。在18世纪启蒙时期开始以前,与波兰的传统身份结构危机同时发生的经济与政治危机暴露了出来。改革的建议计划在政治民族的成分中,除小贵族之外,把其他阶级都包括了进来,斯塔希茨在他《对波兰的警告》中主张:“以小贵族和城市青年组成一个民族”(斯塔希茨,1984:103)。那些建议还把波兰同西欧相对比,但他指出的并不是这个国家的独特性而是按照历史进步的尺度加以衡量的落后性,斯塔希茨还指出:“波兰只是处于15世纪,而整个欧洲却到了18世纪末”(斯塔希茨,1984:103)。18世纪末,在波兰行将灭亡之际,在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下,在国王斯·波尼亚托斯基的支持下,波兰出现了爱国革新运动。在革新派领袖斯·斯塔希茨(1755~1826)和胡·科翁泰(1750~1812)的领导下,波兰召开了四年会议(1788~1792),通过了1791年5月3日宪法(历史上称“五·三宪法”),废除了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实行了王位世袭制和多数表决制,建立君主立宪国家,以此挽救垂危的祖国。沙皇俄国害怕波兰独立强大。波兰的革新运动遭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武装镇压。波兰终于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个邻国三次瓜分(1772、1793、1795年)而灭亡。斯塔希茨1787年发表的著作《忆扬·扎莫伊斯基的生平》,回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大臣扬·扎莫伊斯基(Jan Zamoyski)的生平。他的主要著作有《忆扬·扎莫伊斯基的生平》(1787)、《对波兰的警告》(1790)等。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 亚列克桑德拉·雅辛斯卡-卡妮娅;伊德.民族身分和世界社会的形象:波兰问题[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84(01).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第二次瓜分波兰,主要是打着“抵制法兰西瘟疫”的旗号,反对以科翁泰和斯塔希茨为首的进步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这些人是波兰的进步分子,在第一次瓜分波兰后,他们认识到了波兰落后的根源在于无政府的政治体制,尤其是自由否决权,恩格斯指出:“第一次瓜分波兰的结果,波兰其他各阶级、即小贵族、城市市民和一部分农民结成了联盟。”。——《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扩张政策研究》,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

例句 2:
到达扎莫什奇后,我们首先参观斯塔希茨街31号,这是当年扎莫什奇最豪华的一幢住宅。直到现在,所有介绍罗莎·卢森堡生平的资料,都把这幢住宅说成是罗莎·卢森堡的出生地。——“波兰社会主义与其犹太背景——波兰学术寻访随感”载于《理论视野》2016年第12期

例句 3:
18世纪末,在波兰行将灭亡之际,在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推动下,在国王斯·波尼亚托夫斯基的支持下,波兰出现了爱国革新运动。在革新派领袖斯·斯塔希茨(1755—1826年)和胡·科翁泰(1750—1812年)的领导下,波兰召开了四年议会(1788—1792年),通过了1791年5月3日宪法,废除了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实行王位世袭制和多数表决制,建立君主立宪国家,以此挽救垂危的国家。——“论波兰传统文化的特征”载于《世界历史》2004年第2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