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释义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英】

Polemic on the charater of Chinese society

译文来源

Mao Tse-tung.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2) [C].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65: 342.

定义

三十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关于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场论战。论战主要是在以王学文、潘东周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他们的文章主要发表在《新思潮》杂志上,故名),和以任曙、严灵峰为代表的“动力”派(他们的文章主要发表在《动力》杂志上,故名)之间进行的。王学文、潘东周等人详细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情况,着重从帝国主义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民族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农村土地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的性质,指出“中国主要的经济是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这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是在中国经济占支配的地位,广泛存在的经济形态”(王学文:《中国资本主义 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前途》),认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只有在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肃清中国封建势力以后,才能使中国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严灵峰、任曙等人则在马克思主义词句掩饰下,极力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曲解和攻击,歪曲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性质,否认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认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代替封建经济而支配中国经济生活的地步”,所以,“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到资本主义国家了”(任曙:《中国经济研究绪论》)。针对严灵峰、任曙的错误观点,以张闻天、郭沫若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读书杂志》、《布尔塞维克》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驳了他们的错误观点,深刻论证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从而进一步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看法。这场论战一直持续到1937年下半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才逐渐停息下来。通过论战澄清了一些错误思想认识,端正了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看法,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方克立,1994:118)。

定义来源

方克立.中国哲学大辞典[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第二章主要内容是何干之对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论战的理论总结。此部分论述了何干之对苏联理论界观点的总结;何干之对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总结,其中吸取了“新思潮派”和“中国农村派”的进步理论,同时对其不足之处予以补充;批判了“动力派”和“中国经济派”的机械论观点;何干之对农村社会性质论战的总结,认同了“中国农村派”的观点,批判了“中国经济派”的观点;此外还把翦伯赞与何干之对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总结进行了对比。——《何干之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论战的总结及其贡献》,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Chapter two: He Ganzhi’s summary about the debate of the nature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is section discusses the viewpoints of the Soviet theorists. He Ganzhi absorbed the advance theory from “the school of new thought” and “the school of rural China”, at the same time supplement their deficiencies; He criticized the mechanism of “the school of power” and “the school of China’s economy”; In the debate of the nature of rural, he supported the “the school of rural China” and criticized the viewpoint of “the school of China’s economy”.

例句 2:
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始,共产国际译词在中国传播(如称现实中国为“半封
建”),尤其是1929年前后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的一派,将“封建”泛化,把秦
汉至明清这一颇不“封建”的两千余年历史纳入“封建时代”。——“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载于《学术月刊》2005年第3期
Ever since the early years of 1920s,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of terms communicated into China (for instance, the Chinese reality was called a “semi-feudal one”). Around 1929, a polemic on the nature of Chinese society produced a viewpoint that enlarged the conception of “fengjian”. It brought into the conception of “feudal time” a history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