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共名与别名
释义

共名与别名【英】

general terms and specialized terms

译文来源

Chinese Literature Xunzi 荀子via:
http://www.chinaknowledge.de/Literature/Classics/xunzi.html

定义

共名与别名是“荀子关于‘名’的分类方法,是以事物的同和异、共名别的依据”。荀子看到了共和别的对立与统一,即由别可以推而至共,由共也可以推而至别。“共和别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荀子就是依据这种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确立“名”的逻辑分类的”(朱自强等,1994:197)荀子认为概念间属种关系是相对的,共名与别名的差异也是相对的。例如,“马”对于“白马”而言是共名,但是对于“动物”而言又是别名(金炳华等,2001:454)。荀子说:“万物虽众, 有时而欲偏举之, 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又说,“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荀子·正名》)。荀子“制名枢要”中的这段话,“表达了荀况关于制名的一条重要原则, 也是他概念理论之佼佼者”(刘培育,1983:54)。但是,荀子举“鸟兽”为大别名的例子有些。因为,“鸟兽”并非“无别然后止”,它还可以沿“别”的方向再限制。“荀子对名的分类和分析较之后期墨家简单地将名分为‘达’、‘类’、‘私’又进了一步”(金炳华等,2001:454)。

定义来源

[1] 朱自强,高占祥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哲学宗教卷)长春出版社.1994.
[2] 刘培育.荀况名辩思想四题[J].哲学研究,1983(12).
[3]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荀子的语言观源于其历史哲学观。荀子《正名篇》中所阐述的语言学思想,均与其历史哲学观有内在的联系。荀子认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这一思想产生的基础是其“天人之别”的哲学观念;荀子又认为,思维具有人类共性,但语言具有民族性,同时语言中的“名”又可分为“共名”与“别名”,这些语言思想与其“群”“分”的哲学思考是分不开的;荀子还认为,语言是发展的,并且具有继承性,这一语言学思想也与其先王后王并重的历史哲学观点有密切的关系。——“荀子语言观之历史哲学成因探析”,载于《语文学刊》2006年第2期

例句 2:
旬子说:“万物虽众,有时而欲编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偏[当作偏]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荀况名辩思想四题”,载于《哲学研究》1983年第12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