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他者
释义

他者【法】

l’autre

译文来源

[1] Zhang Yibing.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M]. Berlin: Canut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11: 1.
[2] Zhang Yibing.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M]. Berlin: Canut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2011: 63.
[3] 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辞典[Z].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106.

定义

他者(autre),法国拉康用语。指与自我相对的对象。他从精神分析学出发,把无意识理解为一种语言结构,认为无意识是与他者的对话,也指由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语言秩序。这种语言秩序既创造了贯通个人的文化,又创造了主体的无意识。拉康认为主体的结构不是纯粹知觉的结果,而是通过身体作为中介才形成认识结构,它打破了主体客体的二元体系,说明认识是主体、身体和客体三者构成的关系。这种主体的结构关系可以推广到社会,说明主体不是独立的,而是在复杂结构中,一个人把他者作为对象,而他者也把这个人作为对象。主体不是一个孤立的点,他处在结构之中(金炳华,2003:1037)。他者对于自我的定义、建构和完善必不可少,自我的形成依赖于自我与他者的差异、依赖于自我成功地将自己与他者区分开来。善之所为善,是因为有恶,好之所以为好,是因为有坏。自我的建构依赖于对他者的否定。他者的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深厚的渊源,在后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中被广泛使用。由于它暗示了边缘、属下、低级、被压迫、被排挤的状况,因此对于那些追求正义、平等、自由和解放的西方文论派别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它们进行理论建构和具体批评的重要工具(张剑,2011:118)。“他者”是一个关系概念,存在于两组关系之中,一为同一(One)/同者(Same)与他者(Other);一为自我(Self)/主体(Subject)与他者(Other),有时后一组关系为前一组关系的具体表现。同时“他者”体现出三种不同的属性,即差异性、从属性和建构性,这三种属性又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的语境中侧重有所不同。只有仔细辨别“他者”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用法和不同所指,才能更好地理解此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而挖掘和运用其中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胡亚敏等,2013:166)。在文学批评中,各种后现代的“他者诗学”都旨在分析和揭露他者化过程中形成的霸权和压迫,揭露同者在身体、性别、语言、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对他者实施的暴力,分析他者的属下地位,分析他者对霸权的反抗,以及这种反抗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策略。通过揭露和分析,“他者诗学”旨在对压迫性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颠覆,实现他者的解放。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张剑.西方文化关键词 他者[J].外国文学,2011(01).
[3] 胡亚敏,肖祥.“他者”的多副面孔[J].文艺理论研究,2013(04).

例句

1. 这种同一性中的非同一性,本身就是矛盾。用黑格尔的话来表述,就是“它的他者”(its otherness)。这又是一种很深的辩证关系。实际上,这一关系式的原韧形态是费希特实现自我的“非我”,这种不是我的我阐释了一种深层的同体关联。后来,黑格尔在本体论上以走向他者的反射规定来实现主体,其最精彩的隐喻式关系说明是《精神现象学》中描述的主奴关系。这一观点,后来也被拉康以及德里达和萨伊德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中以大写的“Other”所挪用。——《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37

1. 

2. 第三,辩证法的非同一性是一种他者对同一性的永远的抵抗。阿多诺认为,这个作为他者的“非同一物不像某种自身是肯定的东西那样可直接在得,也不是靠对否定之物的否定来获得”。阿多诺要在这里出新。他认为,黑格尔那里“在辩证法的最核心之处一种反辩证法的原则占了优势”,即否定之否定还等于肯定。固然黑格尔承认矛盾,但他总是以“同一性来平息矛盾”;他也标举否定和批判,但这种否定的目的还是重新肯定。于是,“否定之否定也是一种同一性,一种新的幻觉,是推论的逻辑——最终是主观性原则——对绝对的投射”。阿多诺说,这种负负得正的逻辑正是一种更狡猾的“同一化的精髓”。——《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37

2. 

3. 阿多诺说,唯心主义哲学家们不会想到,“正是由于把精神规定为一种活动,才内在地迫使哲学从精神走向精神的他者(Anderem)”。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知道,这个“他者”实际上就是精神想摆脱而又无法真正摆脱的现实社会历史起源。也因此,在费希特那里,“只有当自我本身也是非我时,自我才对非我做出反应,才‘做'某种事情。只有这样,‘做’(das Tun)才是思维”。没有对象,主体即是虚元,只有面对对象支配对象,才会构成主体,支配活动本身才有可能被精神化和本体化。这是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和海德格尔抽象地功能化理解的存在的秘密。阿多诺认为,也由此,思维如果总是在自身本体性的生成建构中包含异己的对象,这就必然“破除了思维高于它的他者的至上性”,包括作为“一切活动的最高抽象——先验的功能——不应具有先于实际起源的优先地位”,这就恰恰打破了唯心主义本身的第一性原则。——《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71

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2003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英语作家 J.M.库切在后现代语境下坚持站在局外人立场上冷眼看世界,采用寓言体书写方式进行实验创作,在 40 年时间内写出 12 部堪称精品的小说,为世界文学精心塑造出系列“他者”群像,并通过这些寓意深刻的形象表达着他对人类文明、人性、公平正义、伦理道德等文学普遍关心的话题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引起国内外评论界广泛关注。学界对库切作品进行了包括意识形态、心理分析、叙事研究等多理论视角多层次的研究,然而,在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下,库切小说“他者”研究尚处于未深度开垦、未系统探究阶段。——《库切小说“他者”多维度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J.M. Coetzee, a South African English writer and Nobel Laureate in 2003, provides world literature as a bystander in the postmodernist context with group images of the other in his 12 novels of high quality written experimentally with allegories in about 40 years. Through the symbolic images of the other, the author has made profound speculations on the issues of common concern, such as human civilization, humanity, equality and justice, ethical morality, etc., attracting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the academia worldwide. Coetzee has been studied at different level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cluding ideology, psychoanalysis, narratology, etc. However, the study of the Other in Coetzee’s novels remains superficial without in-depth or systematic exploration in the postmodernist and postcolonial context.

例句 2:
“他者”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本文采用关键词的研究方法,考察“他者”在西方语境中的哲学渊源和历史发展,梳理和辨析“他者”在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的多重内涵,兼论“他者”给我们的启示及接受中的问题。——《“他者”与西方文学批评——关键词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The other” is one of the m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7: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