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感阶级性
释义

美感阶级性【英】

class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perception

译文来源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972.

定义

美感所具有的渗透、体现阶级意识、阶级本质的属性。是阶级社会中人的美感的一种特性。19世纪中叶,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不同阶级、不同教养的人如贵族、商人、农民对人体美有全然不同的审美要求、审美感受,肯定了在特定领域的审美中美感的阶级性。现代西方许多美学流派继承、发展了康德的“无利害感”说和克罗齐的“直觉”说,完全否定美感阶级性。美感的阶级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由阶级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各阶级的社会实践、经济地位所决定。在有阶级的社会里,人们的不同阶级利益、社会需要,形成不同的心理、思想、情感和不同的审美观念、标准、理想,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评价具有了阶级的内容。人的审美的客观功利性,使人接受、欣赏符合本阶级意识的审美对象,排斥与本阶级意识相对立的审美对象,从而在美感中渗透了阶级的意识。美感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对于具有鲜明阶级内容的社会美、艺术美的审美之中。美感阶级性并不截然排斥美感的共同性。在一定条件下,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的美感也会有某些共同性。美感的阶级性制约着人的审美选择、评价和对美的内容的创造,尤其是对艺术的政治、伦理内容的表现(金炳华等,2001:972)。毛泽东在同文艺界人士的交谈中曾经讲到:“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毛泽东说的“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出自《孟子·告子下》,相联的几句是:“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形一也,有同美焉。”孟子的话显然是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共同的感受、爱好和评价。毛泽东特意引孟子的话,目的就是要说明不同阶级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既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爱好和评价,也可以有共同的爱好、感受和评价。这就把美感的阶级性和共同性辩证地统一起来了。美感的阶级性表现在不同阶级的人因其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评价,具有明显的阶级性(舒维俊,1986:103)。但将美感阶级性绝对化、普泛化,会导致既将审美、美感褊狭化,又损害美的创造和发展。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2] 舒维俊.美感的阶级性、民族性和共性[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02).

例句

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991:261

1. The Marxist philosophy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has two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One is its class nature: it openly avows tha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s in the service of the proletariat. The other is its practicality: it emphasizes the dependence of theory on practice, emphasizes that theory is based on practice and in turn serves practice. -Quoted from Selected Works of Mao Tse-tung (Vol. 2), 1965: 297.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针对朱光潜把美感绝对化、无功利化,李泽厚认为,在非实用的美感直觉本身中,就已经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功利实用的内容,只是对个人来说,这种内容是潜移默化的,不能觉察的,这才产生了美感的阶级性、时代性、民族性种种差异,所以,“任何一个人的‘超功利’和超理智的主观美感直觉本身中,即已不自觉地包含了一个阶级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客观的理智的功利判断。”——“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讨论之历史反思”,载于《学术研究》2003年第11期

例句 2:
所谓美感的阶级性是指,人的美感(审美意识和审美感受)由于阶级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深层审美心理与审美现象”,载于《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5期

例句 3: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审美的差异性,强调美感的阶级性和时代性,忽视、甚至闭口不谈审美的同一性。——“荣格文艺思想初探”,载于《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