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为我之物 |
释义 | 为我之物【德】Ding fürsich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 定义为我之物为德国康德用语,指为我所认识的自在之物,在《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提出。认为对于自在之物这个未知者,我固然并不认识它的“自在”的样子,然而我却认识它的“为我”的样子;我是世界的一部分,故我认识它涉及世界的样子。但他并未把“自在”的物与“为我”的现象联系起来。恩格斯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时把为我之物与自在之物相对称,表示物是可知的,现在不知之物为人们所知后即为为我之物。恩格斯承认物可能暂时不为人知,但随着生产实践与工业的发展,不为人知之物就会变为为我之物(金炳华,2003:6)。恩格斯曾经有一段经典性论述,他说:“对这些(指不可知论)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那末康德的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就完结了。动植物体内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把它们一一制造出来以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当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制造出来时,‘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马克思等,1995:221-222)。恩格斯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接过了康德的“自在之物”概念,清洗了它的神秘性,将它改造成为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从而使“自在之物”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在恩格斯看来,人们不仅可以正确地认识自在之物,而且可以运用这种对自在之物的正确认识,有效地改造自在之物,使自在之物发生合目的性的变化,从而自由地驾驭自在之物,这不仅证实了人们对自在之物认识的正确性,而且使变化了的自在之物“为我所用”,这时,自在之物就完全地实际地变成了为我之物(张南,1986:10)。为我之物与自在之物界限的相对性表现是多种多样的,而它们的根源,则在于主体和客体本身。人类应不断地克服由主体和客体方面带来的各种消极因素,充分利用和发挥其中的积极因素,使实现为我之物的道路尽可能地畅通些。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1. 第一,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实物并不是自然物质,而是人类劳动生产的结果,这是“为人的存在”(对康德的“为我之物”和黑格尔的“第二自然”的改造)的意思;第,这种为人的存在又是通过实物的形式实现的,具体地说就是人之外的商品(货币),而这本身就是人的异化存在;第三,商品(货帀)生产首先不是为自己所需要,而是以交换为目的,因而又是“人为他人的定在”;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马克思实际上意识到这种为他人的实物存在之本质就是关系:“他对他人的人的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我认为,马克思这里所说的社会关系已经不再是《穆勒笔记》和《1844年手稿》中那种人的本真的类本质,而是现实的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经济关系。——《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285 1. 2. 植物和动物身体中所产生的化学物质,在有机化学把它们——制造出来以前,一直是这种“自在之物”;当有机化学开始把它们制造出来时,“自在之物”就变成为我之物了,例如茜草的色素——茜素,我们已经不再从田地里的茜草根取得,而是用便宜得多、简单得多的方法从煤焦油里提炼出来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1965:317 2. 3. 特别应当指出马克思关于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的观点:“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也就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性,承认必然向自由的辩证转化(如同尚未认识但可以认识的“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转化,“物的本质”向“现象”转化一样)。——《列宁全集(第二十六卷)》,1990:55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