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建构主义 |
释义 | 建构主义【英】constructivism; constructionism译文来源[1] Constructionism (learning theor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nstructionism_(learning_theory) 定义(1)广义上指19和20世纪不同文化领域,尤其是艺术领域使用建构概念和建构方法进行创作的基本倾向。狭义上初指20世纪初随着数学基础危机而出现的重建数学基础和逻辑基础的努力,建构逻辑和建构数学是这一努力的具体成果。20世纪60年代后,渐指以建构性的“对象构成”概念和建构性的“根据”概念为基础的哲学理论。分别以爱尔兰根学派和康斯坦茨学派为发展的两个阶段。前者提出了空间图形理论和建构逻辑的基本概念,确立了科学语言的语用学、语义学和句法学的基本框架,并试图找出科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内在关联以及对象结构与陈述结构的先验基础。后者对前者的某些概念(如重构)作了新的发挥或修改并推广到科学史、伦理学、教育学和一般科学理论领域(金炳华,冯契,2001:629)。(2)作为建构主义的先驱,皮亚杰为哲学、心理学和学习理论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皮亚杰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进行了创造性研究。他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理论。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4个大的年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总之,皮亚杰的研究不仅为儿童心理学及儿童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大量实例,也为建构主义的发展奠定基石(李维东,2009:18-19)。建构主义运用到教学中,其学习理论内容包括:第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第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第三,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构主义思潮开始传入中国,在国内首先受到教育改革者们的关注,成为一种向传统教学方式发起挑战的理论武器。可以说,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当前的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来源[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