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后工业社会论
释义

后工业社会论【英】

theory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译文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055.

定义

后工业社会论是西方学者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模式的理论(金炳华,2003:1055),认为工业化社会正在被改造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普遍物质福利的制度(冯契,2007:123),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科学和理论知识的组织工作对社会发展会起决定性作用(刘炳瑛,1988:278)。在后工业主义论看来,后工业社会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对立制度融为一体的社会,是全体公民都富足的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实现不需要经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充其量只需进行一系列小规模的改革(冯契,2007:123)。后工业社会论是“工业社会论”的变种,其奠基人是美国社会学家贝利。工业社会论者将大工业企业及其技术和工艺作为分析的基础,与工业社会论者不同,贝利把科学和理论知识的组织工作提到首位,认为构成“后工业社会论”的主要基础的是科学机构的,而非物质财富的生产;贝利认为,科学机构正在逐步变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某种“科学行政综合体”(刘炳瑛,1988:278);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一书中,贝利指出,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分层标准不是所有权、而是知识教育水平(金炳华,2003:1055),最重要的决策权将逐步转入由社会一切阶层推举出来的那些有天赋的学者和专家等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所掌握(刘炳瑛,1988:278)。“后工业社会论”也是美国布热津斯基“技术至上世纪论”的变种。布热津斯基断言,后工业社会是“电子技术社会”,其主要问题是消费,而非生产;政权将从豪门寡头转向关心普遍福利的技术知识界(冯契,2007:123)。后工业主义论片面强调科学和杰出人物的作用,完全忽视生产关系的作用,是现代资本主义的辩护性理论(刘炳瑛,1988:278)。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冯契.哲学大辞典(分类修订本)上册[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3] 刘炳瑛.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Z].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本文对贝尔的中轴原理作出全面的深入分析,其中包括中轴的涵义、后工业社会的中轴原理的内容,以及中轴原理在概念图式之下的意义。并且阐发了中轴原理与基于中轴原理的后工业社会论对当今知识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所具有的重要的理论意义。——“贝尔的中轴原理及其理论意义”,载于《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This essay deeply analyses Bell’s Axial Principle, including the axial concept and themeaning of the axial principle in the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in the conceptual schema. Further more, this essay elucidate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tion of Bell’s axial principle in the course of forming and developing knowledge-economy theory.

例句 2:
国外学术界围绕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资本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提出了“人民资本主义论”、“新工业国理论”、“后工业社会论”、“全球资本主义论”、“涡轮资本主义”、“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失败的资本主义制度论”等代表性观点。——“关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争论及其实质”,载于《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例句 3:
后工业社会论,是贝尔预测社会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他名扬全球的资本。——“贝尔和他的后工业社会论”,载于《未来与发展》1980年第1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