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门尼德篇》 |
释义 | 《巴门尼德篇》【】Παρμενίδης译文来源Parmenides (dialogue).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menides_(dialogue) 定义《巴门尼德篇》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一般被认为是柏拉图的后期对话(巴门尼德篇. 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Gqt2dDa9d5qqD9LSnUWHuo9FBlPNRoYiGolpv71YKQVRYqBBV73fN77gGggTI11jlp8oUAww-psTApJvT-nK)。它标志着由《斐多篇》和《国家篇》的理念论向柏拉图后期思想的转化。这篇对话也是柏拉图对话中最难懂的一篇,从古代新柏拉图学派开始就对它作过各种解释,至今没有一致的意见。全篇对话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柏拉图借爱利亚学派的巴门尼德之口,批评了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这种理念论认为在同一类具体事物以外,有一个同名的理念,它和具体事物分离,独立地存在着;具体事物分有或模拟理念,才具有这种性质而存在。巴门尼德提出许多论证,驳斥这种理论。说如果理念在具体事物以外独立分离地存在着,最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不能认识理念,理念也根本不能存在。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是不是代表柏拉图自己原来的理念论,一直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少年苏格拉底的理念论和柏拉图自己在《斐多篇》和《国家篇》中的理念论在许多基本点上是相似的,而巴门尼德在这里提出反驳的论证,和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反驳柏拉图理念论的论证,也有许多是类似的。第二部分是8组虚拟的逻辑推论。这8组推论的前提是:“一”和“存在”是相互分离,还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一”和“存在”分离,“一”就只是孤立的“一”,它不能是多,也不能和其他任何相互对立的范畴,如“动”和“静”、“异”和“同”、“等”和“不等”、“知识”和“感觉”等相联系;相反,如果“一”和“存在”相结合,“一”就是“多”,可以和任何相互对立的范畴相联系,如果它和“变动”相联系,它也就是具体的事物(《巴门尼德篇》. via: http://www.baike.com/wiki/%E3%80%8A%E5%B7%B4%E9%97%A8%E5%B0%BC%E5%BE%B7%E7%AF%87%E3%80%8B)。 定义来源[1] 巴门尼德篇. via: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Gqt2dDa9d5qqD9LSnUWHuo9FBlPNRoYiGolpv71YKQVRYqBBV73fN77gGggTI11jlp8oUAww-psTApJvT-nK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