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美感共同性
释义

美感共同性【英】

commonness of aesthetic perception

译文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27.

定义

美感所具有的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产生某些相通、相似、相同审美感受、审美评价的属性。有时表现为度量上如美感程度上的有无、强弱、深浅或角度有共同之处;有时表现为质上如美感内容、性质的肯定与否定上的彼此相通,乃至共鸣。中国孟子认为人的本性相同,“目之于色有同美焉”。英国休谟认为人性、心理构造相同,人的审美情趣也有普遍性的褒贬原则。德国康德认为人有共同的“感觉力”、“心意状态”,有“先验的共通感”,因而审美判断有“普遍有效性”。他们都将美感的共同性归结为先验的普遍的人性或共同的主观感觉力,而未能揭示它的最终根源。美感共同性的客体方面原因在于:美是事物客观具备的潜能,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由人类共同发现、共同创造,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并和人的审美生理结构、心理结构相适应,有可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引起某些共同的审美感受。主体方面原因在于: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有历史的继承性、共同性,形成了人性、人的本质、能力的某些共同性,使人的审美经验、观点、能力形成某些共同性。美感共同性普遍、显著地表现在同一时代、民族、阶级的人们之间,也表现在不同时代、民族、阶级乃至对立阶级的人们之间。当他们有着共同的实践要求,实践经验,某些共同的利益、愿望,形成了某些共同的审美心理状态时,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从形式到内容便有可能产生某些相近或相同的美感(金炳华,2003:627)。形成共同美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审美客体方面的原因,也有审美主体方面的原因。因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一般说来,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美的客体(或称审美对象),即激发人美感的对象;二是有审美能力的主体,即能够对美的客体作出主观评价的人。因此,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是二者相辅相成,是缺一不可的(凡文,1988:14)。美感的共同性反映了人性、人的审美意识的某些一致性。这种共同性不是绝对的、完全的相同,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包含着矛盾、差异的相对的局部的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同与异的矛盾统一。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 凡文.关于“共同美感”[J].盐城师专学报,1988(1).

例句

1. 此外,他又给予自己的两个范畴以多种多样的具体名称。于是,普遍性按次序表现为:自然界、无意识的总合生命、有意识的总合生命、普遍生命、世界的机体、包罗万象的统一、人类社会、共同性、宇宙的有机统一体、普遍幸福、总合福利等等,而与此相适应,个别性有以下这些名称: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单个生命、个人幸福、自身福利等等。在提到每一个名称时,我们不得不又来听取那些不断重复过的关于个别性和普遍性的空洞词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德意志意识形态》,1956:565

1. Then, however, he sets about varying the concrete names which he has given to his two categories. Universality appears variously as nature, unconscious totality of life, conscious ditto, life in general, world organism, all-embracing unity, human society, community, organic unity of the universe, universal happiness, common weal, etc., and individuality appears under the corresponding names of unconscious and conscious individual life, individual happiness, one's own welfare, etc. In connection with each of these names we are obliged to listen to the selfsame phrases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applied often enough to individuality and universality. -Quoted from Karl Marx Frederick Engels Collected Works (Vol. 5): The German Ideology, 1975: 478.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关于“美感共同性”这一观点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孟子是第一个提出并论述了的,虽然是他仅凭经验而言,缺少科学分析,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王与民同乐——孟子音乐思想之我见”,载于《音乐时空》2016年第3期

例句 2:
孟子从感官生理的角度肯定了音乐美感存在的共同性,提出了对音乐美感共同性认识的理论,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是首次。——“孟子音乐思想探析”,载于《管子学刊》2012年第1期

例句 3:
康德将美感共同性的生成,归结于人的先验的“共通感”,未能合理地提示出共同性美感生成的根由。——“论审美的中介约定”,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
Kant took the formation of the common aesthetic sense as the human being’s “common sense” happened a priori, while he did not explain the rooting cause of the formation of common aesthetic sense.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