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白马非马
释义

白马非马【英】

a white horse is not a horse; white horses are not horses

译文来源

[1] 吴光华.汉英大辞典[Z].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via:
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ongsun_Long

定义

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公孙龙的《白马论》通过“马”与“白马”有“异”、“不等”来论证白马非马。首先,公孙龙从“形”与“色”的角度论证了白马非马命题的成立。在《白马论》中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形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公孙龙认为,“马”这个名是用以指马之形的,而“白”这个名是用于指马之颜色的,所以这两个名是不同的。接下来,当客说“有白马,不可谓无马”、“有白马为有马”时,公孙龙非常聪明地从“求马”与“求白马”的问题入手,指出如果白马就是马,乃是“所求不异”既然如此,为什么黄、黑马有可有不可呢?“可”与“不可”就说明白马非马。公孙龙给出的第三个证明是这样的:他认为,“可”与“不可”是从“相”上取舍的,“相”是从形貌上来说的“马”无形貌上的差异,所以黄、黑马都可以应。而白马却是有形貌上的要求的,这种要求使得“黄、黑马皆不可以应”。黄、黑马有时“可应”,有时又“不可以应”,也证明了“白马非马”(鄢晓玲,2010:17-18)。学界对“白马非马”问题主要存在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它是诡辩,另一种则认为它是逻辑命题(孙翔宇,2015:10)。

定义来源

[1] 鄢晓玲.再论“白马非马”[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孙翔宇.近现代以来“白马非马”问题的解读[D].黑龙江大学,2015.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然而由于其阐述的思想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观念格格不入,提出了一系列诸如“白马非马”、“坚白石二”、“二无一”等看似诡辩的奇谈怪论,因而他的著作《公孙龙子》历来为正统观念所不容,诘难之声不绝,后世的荀子、韩非子等诸多大家都曾对其思想给于抨击。——《再论“白马非马”》,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However, GongsunLong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ridiculous argument that appeared to be sophistry, such as "white horse 'fei' horse", "Er Wu Yi", "Jian Bai Shi Er", since they are incompatibility with the dominant ideology and the orthodox ideas, his assertion was under attack all the time.

例句 2: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在理论上对我们的思维过程提出了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对我们的语言表达给予了指导。“白马非马”尽管发生在战国时期,但是它论证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常识不符,所以运用同一律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使人们不仅能识别他人在语言表达中的陷阱,也在使用语言时更加谨慎,而且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也给予了指导。——“从“白马非马”看同一律的运用”,载于《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05期
"white horse not horse" is one of Gong Sun-Long's thought in the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ought the ages, people for the proposition given all kinds of analysis, hut this article mainly is to use logic three basic rules unclear content to analysis, one of the "white horse not horse" to show that follow is unclear cont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例句 3:
名与辩的讨论始于春秋,盛于战国,衰落于秦统一六国。运用归纳列举的方法,分析儒家、名家和墨家名与辩的思想。孔子的“正名”说开启并推动了先秦时期的名实关系大讨论,其开创意义不容忽视;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和“唯谓”之说,已经使名实问题的讨论从服务于政治需求的“正名”说中分离出来,走向了“专决于名”的抽象研究,其学术思想,不失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荀子重“辩”,但荀子的辩并不是争胜的论辩,而是教化礼义的谈说之术;墨子倡导并研究“谈辩”,后期墨家形成了墨家独到之辩学,对“辩”进行了首次界定及功用的全面概括。名学与辩学具有表述和论证方法方面的内容。——“名辩举隅”,载于《毕节学院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30 5:4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