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评价的争议 |
释义 |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评价的争议【英】disput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in the 1980s in China)定义“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评价的争议”是指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展的关于如何评价传统文化的新一轮争论。一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具有封闭性。1986年5月26日黄克剑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传统文化的封闭性及其时代特质》,指出传统文化具有封闭性,这一封闭性集中体现在牵动民族意识神经的哲学观念,即传统的哲学循环论的发展观。魏承思也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一种“反创造性”思维,其基本特征是封闭性、单向性和趋向性,它的本质扼杀了人们的竞争精神和创造精神。陈晓明也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传统社会结构中形成了一种超历史的稳定结构,具有封闭性、求同性、单向性、直观性、超稳定性、亚节奏性等特征,使得传统文化中缺少思维的动态结构。另一些学者则持相反观点,批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具有封闭性的看法。赵光贤、彭林在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不少外来文化。张静虚认为中国古代哲学家既致思于社会治理,也力图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作出科学解释。储昭华针对陈晓明的观点,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也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发展的,其所具有的方法是古代系统观的代表和现代系统论的历史源流之一(刘建明,1992:1245)。牟钟鉴在1986年第9期《哲学研究》上撰文《中国传统哲学的评价及其历史命运》,指出传统哲学含有消极的和错谬的成分,但也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性、博大的系统观、鲜明的主体性意识、高度的辩证思维性等特点,因而不应对中国传统哲学一概否定(牟钟鉴,1986:6)。 定义来源[1] 刘建明.宣传舆论学大辞典[Z].经济日报出版社,199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