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外化 |
释义 | 外化【德】Entäusserung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27. 定义外化即“外在化”。德国黑格尔用语。在黑格尔哲学中,指绝对精神在发展的过程中,最初是在纯概念的范围内进行,后超出纯概念范围,外在化为自然界。亦即思想的客观化、物化。马克思在早期哲学著作中,也常常借用“外化”这一术语,表示精神性东西向物质性东西的转化。在黑格尔美学中,指艺术作品使内在的心灵显现于外在感性事物的活动过程。他在《美学》中认为心灵、思想、概念这些东西都是内在的、抽象的,虽然是普遍的、绝对的、真实的,但都没有现实性。它们必须借外在对象表现出来,才能实现自身。即艺术作品需用外在的感性形式完善地体现内在心灵和理念内容,它“是概念到感性事物的外化”。“外化”体现了黑格尔美学的初步实践观点。他认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这样一种心灵的外化或“自我创造”,是艺术作品产生的根源。此外,黑格尔的“外在化”相当于“异化”,在《美学》中,它揭示了理念不断外化和感性显现的过程,构成从象征型艺术、古典型艺术到浪漫型艺术这样一部人类艺术史的逻辑中介。其根本缺陷在于唯心主义地本末倒置。马克思发展了这一概念,把它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之具有更深刻的内容(金炳华,2003:27)。黑格尔把理念从逻辑阶段向自然阶段转化称为“外化”或“外在化”。理念在逻辑学中,经过“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阶段,获得一系列的内在规定性,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这就是“绝对理念”。“绝对理念”是理念发展的最高阶段,于是它便否定自身,突破纯粹理念的界限而“外化”为自然界。列宁指出:“黑格尔的体系是颠倒过来的唯物主义”(列宁,1963:252)。黑格尔的外化或异化思想在哲学和美学上都有可借鉴之处。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文出版社,2003. 例句1. 这就意味着,黑格尔没有发现现实中的异化实际上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而不仅仅是这种现实异化之反映的观念的异化。因此,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整个复归,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辨的思维的生产史,黑格尔将现实的异化仅仅看作是观念异化的外观和公开形式。——《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258 1. 2. 由于有了质,原子就获得同它的概念相矛盾的存在,就被设定为外化了的、与它自己的本质不同的定在。这个矛盾正是伊壁鸠鲁的主要兴趣所在。因此,在他设定原子有某种特性并由此得出原子的物质本性的结论时,他同时也设定了一些对立的规定,这些规定又在这种特性本身的范围内把它否定了,并且反过来又肯定了原子概念。因此,他把所有特性都规定成相互矛盾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2002:39 2. 3. 如果黑格尔把自然界看作永恒的“观念”在外化中的显现,而且这是个重大的罪过,那末,关于形态学家理查·欧文我们又该怎样说呢,他曾经写道:“原型观念远在那些现在正实现着它的动物种属存在之前,就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体现在这个行星上了。”(《论肢体的本性》184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1973:548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