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粘性工资理论(又作黏性工资理论) |
释义 | 粘性工资理论(又作黏性工资理论)【英】sticky wages theories; sticky wage theory译文来源[1] 杨学春.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词典[Z].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51-252. 定义粘性工资理论是用工资粘性及形成工资粘性的微观机理来解释劳动市场失衡、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并为传统的工资刚性理论(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提供微观基础的一种理论。它是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面对大危机提出了非充分就业的经济理论和由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经济主张。其中工资调整的困难是其解释劳动市场非出清的重要依据。但对于工资刚性或粘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却缺乏深入的、具有微观基础的分析,而是归结为简单的制度的、社会的或心理的假定。而这恰恰是它的反对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批评的关键之处。面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批评,新凯恩斯主义试图在保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本结论的前提下,着力于为之塑造坚实的微观基础,并提出了一系列解释工资粘性的理论,主要有:(1)相对工资论,即工人不仅关心绝对工资水平,而且处于对相对地位的考虑而关心相对工资,从而使得工资具有粘性;(2)效率工资论,即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愿意支付高工资;(3)内部人—外部人理论,即就业工人和失业人员的非完全替代性增加了工人维持高工资的谈判地位;(4)隐性合同论,即雇主和雇员之间有非正式的合同;(5)交错工资合同和工资的不完全指数化;(6)交易成本论,即工资调整的交易成本很高等(杨学春,2001:251-252)。 定义来源杨学春.当代西方经济学新词典[Z].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