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价值的主观性 |
释义 | 价值的主观性【英】subjectivity of values译文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20. 定义一种从伦理角度说明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的伦理学理论。英国罗素提出。认为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以客观事实为研究对象,一旦研究结果与原来的原理发生冲突,则可以实验检验结果是非。与此相对立的是以伦理判断“这是善的”为代表的价值判断,它不是事实的陈述,而是对自己某种欲望的表达,只是它符合了大家的要求。这种价值判断只是主观的要求,并没有事实的根据,对于它是否正当,由于各人的要求不同,又没有客观的事实作为客观判断依据,一个人不能想像他人想得到的东西,也不能感觉他人感觉的情感,只能按照各人的自我判断决定,不能强迫他人接受,所以没有判断正当与否的依据,只是主观感觉。罗素认为他的这种价值主观性理论可以否定原罪说,也可反对内在的善、目的论等以外在的与内在的原则认定善恶是客观的伦理学说,阐明伦理判断的实质在于主观性(金炳华,冯契,2001:620)。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和效用关系,并有着强烈的主观色彩(陈继安,2004:171)。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论想做什么事或无论实际地做什么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对象进行价值判断,也就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而言是否有用,如果做出了有用,或有大用或有小用的判断,进而就做出相应的价值选择。其次才可能根据此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做出相应的行动计划的设计或被改造对象的产品设计,也就是在实际的价值实践之前,在意识领域观念地呈现被设计好的人工对象。最后再根据设计进行实际的行动,进而使设计的东西变成感性的现实成果。从这个过程来看,价值的主观性是显而易见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做事之所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或效果,或者做事不成功,归根结底就是在做判断和选择时,没有充分的根据和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刘国章,2006:141)。由此可见,价值的主观性是由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可操作的实践观念的建构)所决定的。它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正确认识(正确的真假判断、正确的价值判断、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所建构的具有科学合理性的可操作的实践观念,并经过实际的价值(改造性)实践及其结果和社会交往上的平等互换实实在在的展现出来(刘国章,2006:144)。价值是人类智慧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协同合力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结果,是人类创造性的体现,更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定义来源[1] 陈继安.邓小平风范[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