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
释义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英】

the Ricardo-Hayek Effect

译文来源

[1]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via: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D%8E%E5%98%89%E5%9B%BE-%E5%93%88%E8%80%B6%E5%85%8B%E6%95%88%E5%BA%94
[2] 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皮特·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四卷)[Z].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13.

定义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是指奥地利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Friedrich A·von Hayek)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理论。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高工资致使资本家投资于机器,哈耶克推广了李嘉图的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经济周期。李嘉图-哈耶克效应把工资率和经济生产力联系起来,因为高工资促使企业家投资于机器设备,所以导致更高的生产力。
 如果工资率上升,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就业会减少,因为雇主这时发现少雇用劳动更有利可图。因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所以商品需求数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的基本经济学原理就可直接应用于就业分析,该种观点并没有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rinciple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所否认。事实上,他是对供求规律做出准确归纳的主要贡献人之一,他认为工资率的升高不仅会引发供求规律所产生的效应,还使雇主以机器替代人而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因此,高工资率在短期内虽然使失业增加,但是在长期却有助于经济扩张。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哈耶克集中分析了经济周期。哈耶克用图形表示了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这大大激发了当时经济学家们的兴趣。这一图形被称作“哈耶克三角形”。哈耶克认为生产力与就业量能否提高取决于高等级商品是否扩张,经济从低级阶段越向高级阶段转移,生产力就越高。和李嘉图一样,他认为高工资导致更多机器的引入,用他自己的术语来说,就是生产结构转向了高等级商品。哈耶克尤其感兴趣的问题是消费开支增加的影响。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认为消费增加会带动经济扩张,但是哈耶克却认为,消费的增加会导致实际工资和就业量降低。为了更多地雇用工人以扩大消费品的生产,资本家必须要进行资源转移。这些资源必定有其来源,也就是说,资本家必须从高等级商品的生产中转移出资源。从长期来看,这种资源转移必然会使经济萎缩。因此,长期来讲,消费开支的增加会引起失业增加。大多数的经济学家并不接受哈耶克的观点,即使是哈耶克的学生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 Kaldor,1908-1986)也讥讽该效应。卡尔多是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信徒,他注意到了该效应的荒谬性质,即消费越多,经济越萎缩。
 不只是卡尔多和其他凯恩斯主义者批判李嘉图-哈邢克效应,哈耶克的老师米塞斯也在他的《人类行为:经济学论述》上中清楚地表示不同意哈耶克的分析。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越转向高等级商品则生产力越高在这点上,米塞斯同意哈耶克的观点。但是米塞斯却不同意机器越多生产力越高的观点,他认为每种产品的生产都存在着机器和劳动力的最佳搭配。正如哈耶克所说,当工资上升时资本家会多使用机器,但多使用机器未必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因为一旦资源过度转移,那么生产力将下降。与哈耶克的观点相反,米塞斯认为高工资和生产力之间并没有关系。尽管有这样那样的批评,哈耶克仍然坚持为李嘉图效应进行辩护,他在《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中用一篇在20世纪60年代写的文章来支持其观点(李嘉图-哈耶克效应.via:http://wik

定义来源

李嘉图-哈耶克效应.via:
http://wiki.mbalib.com/wiki/%E6%9D%8E%E5%98%89%E5%9B%BE-%E5%93%88%E8%80%B6%E5%85%8B%E6%95%88%E5%BA%94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