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罗蒂 |
释义 | 罗蒂【英】Richard McKay Rorty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518. 定义理查德·罗蒂(1931年10月4日—2007年6月8日)是美国分析哲学家,由于他后来转向对分析哲学的批判,因而也被看作是分析哲学的背叛者(蒋永福,2000:481)。 1950年,罗蒂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在母校、卫斯理女子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弗吉尼亚大学任教。之后,罗蒂先后任哲学教授、美国哲学学会东部分会主席(金炳华,2003:518)。罗蒂早年主要研究历史和形而上学,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转向分析哲学,并逐渐接受后期维特根斯坦、W.塞拉斯、奎因的影响,将分析哲学的兴起视为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转向(冯契,2007:1892)。70年代后,罗蒂对分析哲学的态度从怀疑、不满发展到反感。罗蒂从反笛卡儿主义、反康德主义的立场出发,反对将心灵看成一面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象反映出心灵之外的事物的镜子,反对把哲学看作其他各个文化领域的基础。罗蒂认为,分析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变种。罗蒂把维特根斯坦、杜威和海德格尔并列为现代西方三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称赞他们在后期抛弃了康德关于哲学是“基础性”学科的观点(朱立元,2014:568)。在80年代,罗蒂对分析哲学持更加严峻的批判态度。罗蒂认为,当前分析哲学家的形象已不再是“科学的”哲学家,而是善于辩论的律师。罗蒂不赞成分析哲学家和欧洲大陆哲学家相互轻视的态度,主张双方联合起来组成一种不再把科学、诗歌和哲学严格区分开的“后哲学的文化”(冯契,2007:1892)。罗蒂的主要著作包括《语言学的转向》(1967)、《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实用主义的结论》(1982)等(金炳华,2003:518)。 定义来源[1] 蒋永福. 东西方哲学大辞典[Z].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