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赫斯特(保罗) Hirst,Paul
释义

赫斯特(保罗) Hirst,Paul【英】

Paul Hirst

译文来源

Sim, S.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M]. Taylor & France e-library, 2001:1

定义

保罗·赫斯特(Paul Hirst),英格兰人,后马克思主义代表人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赫斯特在后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已经颇有影响(李世涛,2009:114)。赫斯特与辛德斯合著的《论〈资本论〉》是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赫斯特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赫斯特的思想历程成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英国左翼政治场景变化的范例。艾略特把他描绘成“共产主义者、工党和独立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分散重组(那一时期的特征)——的无名英雄之一”。从集体上看,这些各种各样的分散重组被认为是脱离政治激进主义的令人遗憾的步骤。尽管拒绝了唯物主义的大多数原则,但是赫斯特仍然声称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艾略特并不能接受赫斯特的这一声称,斥之为不过是一种掩盖右转的失败企图而已。把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发起挑战视为必然的右翼倾向,这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特点之一,即是像艾略特这样思想开放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如此,好像任何批评都应该视为怀疑。赫斯特被说成成是一个一知半解的知识分子:先是阿尔都塞的信徒,后来成为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先是马克思主义者,后来成为后结构主义者;先是社会主义者,后来变成社会民主主义分子。这就是赫斯特从列宁主义走向劳工主义的漫长之旅。同时,在艾略特看来,这还成功地证明了知识阶层的一些重大失败——赫斯特在持续寻找一种完美理论的过程中犯下了“智性绝对主义”的错误。因此,艾略特认为需要“对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下的解释力保持清醒”的意识:但是,从来没有完整地阐明如何在持续地信奉作为最好思想选择的马克思主义时做到这一点。对不断改变立场的人来说,非常荒谬的是,赫斯特被职责过于僵化地对待他从一种理论中期望的东西,对于一种理论的力量和范围缺乏恰当的认识(斯图亚特·西姆,2011:92-93)。赫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持有普遍的怀疑态度。在他和辛德斯合著的《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结论的开头中指出:“我们毫不怀疑,对许多人——历史学家和其他人——来说,本书是一本矛盾的著作。一本关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著作怎么能够是抽象的和反历史的呢?当然,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概念的惟一价值是充当具体历史社会研究的工具或手段?如果这些概念不被当做历史研究的指南,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简单。他们不仅误解了这本书的性质,而且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这种误解危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与历史学家的实践之间的惬意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归结为历史方法和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门‘历史科学’,而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同历史学家的实践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斯图亚特·西姆,2011:75)。声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不够,因此这些声称必须得到关于相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有力证据的支持,但实际上赫斯特并没有提供这样的证据。

定义来源

[1] 斯图亚特·西姆.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M].李其庆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2] 李世涛.后马克思主义:一种似是而非的马克思主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0).

例句

1. 辛德斯和赫斯特坚持认为我们能够消除那种目的论。非常危险的是,这一主张相当于摧毁大多数信奉者多年来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尽管辛德斯和赫斯特宣称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事业,但是可以说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破坏了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一种大众要求的东西。没有目的论的马克思主义看起来可能像没有宿命感的马克思主义— 那种感觉鼓舞了数代的信奉者。——《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01:76

1. The authors’ insistence that we can dispense with that teleology comes perilously close to destroying Marxism as most of its adherents appear to have understood it over the years, and although they declare their allegiance to the cause, arguably they undermine much of what gives Marxism a popular appeal in the process. Marxism without teleology can come to look like Marxism without a sense of destiny – and that sense has inspired several generations of adherents.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49.

2. 首先,这意味着仔细地探讨拉克劳和墨菲的同时代人巴里•辛德斯(Barry Hindess)和保罗• 赫斯特(Paul Hirst)(和属于他们这一派的其他人)的著作,看一看公开的追随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强烈批判,而后马克思主义似乎是这种批判的逻辑结果。——《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01:2

2. In the first instance this means exploring closely the work of Laclau and Mouffe’s contemporaries Barry Hindess and Paul Q. Hirst (and others in their orbit) to observe Marxism being subjected to uncompromising critique by professed adherents, the logical outcome of which would seem to be post-Marxism.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1.

3. 尽管辛德斯和赫斯特以前支持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但是他们还是严厉地批评了阿尔都塞和他的追随者。——《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2001:75

3. Despite the authors’ earlier support for structural Marxism, Althusser and his followers come in for some harsh treatment at the hands of Hindess and Hirst. -Quoted from Post-Marxism: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2001: 49.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赫斯特认为,“教育”概念的内涵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其目的在于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自由教育关注的是心智的发展,它是一种宽泛的基础教育;“教”的活动不同于其他活动,“教”必须引发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不等于“教”的活动,“教”具有其独特的逻辑原理。——“赫斯特分析教育哲学理论研究”,载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According to Hirst, the meaning of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has changed since it came to the world, and the aim of education is to bring up the responsible citizen. Liberal education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ind, and it is the broad basic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Teaching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ctivities, and it is not equal to learning activity. There are the unique logic gratmuar in teaching activity.

例句 2:
赫斯特对意识形态的论述,主要考察的是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从阿尔都塞到赫斯特”,载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The discussions of ideology made by Hirst, a British Althusserianist, mainly revolve around Althusser.

例句 3:
赫斯特诉英国案引发了由英国媒体和政界推波助澜、公众与学界共同参与的一场关于废除《人权法》并取而代之制定新的《权利法案》的大辩论。——“从赫斯特案看英国人权保障机制的演进”,载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The case of Hirst v. UK has caused a broad debate on the issue of “replacing the ‘Human Rights Act’ with a new ‘Bill of Rights’,” a debate that was fueled by the politicians and the media and joined by the public and academics.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