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米丘林学说 |
释义 | 米丘林学说【英】Michurinism译文来源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van_Vladimirovich_Michurin 定义米丘林学说也叫“创造性达尔文主义”。苏联科学家李森科等以米丘林的实践和理论为基础而创立的生物学理论。认为生物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遗传性是过去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生活条件满足遗传性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被迫同化非共本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引起代谢类型的改变,从而遗传性发生变异。改变外界生活条件可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生活条件不但选择生物的变异,同时也创造了这种变异,因此坚持获得性状能够遗传的主张。米丘林学说认为这样不仅阐明生物进化的规律,而且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控制和改造自然界,使它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米丘林学说的指导思想在生物学各部门中都有深刻影响(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61:15)。米丘林学说继承并发展了拉马克和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人工杂交的理论和方法;(2)有机体定向培育的理论和方法;(3)人工选择的理论和方法(米丘林学说.via:http://baike.baidu.com/item/%E7%B1%B3%E4%B8%98%E6%9E%97%E5%AD%A6%E8%AF%B4)。米丘林学派是40年代李森科等人在苏联发展起来的。它从另一个角度来指责达尔文,说他不该把不定变异作为进化的材料。按照米丘林学派的观点,只有一定变异才是进化的基础,获得性是可能遗传的,生物是通过有利的获得性的遗传而进化的(方宗熙,1982:79)。米丘林学说是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1855-1935)所创立的遗传学说,为遗传学中的一个流派。这一学说以生物体及其生活条件统一为中心思想,指出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新陈代谢类型,新陈代谢类型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性的改变。人类可以运用有性杂交、无性杂交、定向培育等方法动摇某种生物的遗传保守性,创造新品种。米丘林及其继承者在农作物和果树等育种栽培方面,创造了春化法、蒙导法、风土驯化、草田轮作制等育种方法和耕作栽培措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情报资料研究所,1983:97)。 定义来源[1] 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辞海试行本 第13分册 自然科学(2) 生物[M].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61. 例句1. 十分关心著名生物学家、育种家伊弗米丘林的工作,委托尼彼哥尔布诺夫指示坦波夫省执行委员会把关于米丘林的工作和实验的报告寄来。——《列宁全集(第四十三卷)》,1987:619 1. Lenin requests information on the work and experiments of I. V. Michurin; proposes to submit to the Council of Labour and Defence the question of the irrigation system in Turkestan.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33), 1973: 555.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