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可证伪性 |
释义 | 可证伪性【英】falsifiability译文来源[1] Falsifiabilit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lsifiability 定义可证伪性是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中提出的概念。是判断理论(命题)是否科学的标准。(可证伪性.via: http://baike.sogou.com/v5758900.htm?fromTitle=可证伪性)。指理论可为观察证据反驳的特性,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认为没有一个普遍科学陈述可以从观察陈述推演出来,或者可以描述为观察陈述的真理函项。科学理论之所以是科学理论,就在于它禁止某些可由具体的观察陈述所表达的东西,从而能为确定的经验观察所否定。而一切形而上学、迷信和伪科学都是不能证伪的。不可反驳并不是理论的优点,而是理论的缺点。像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标准一样,可证伪性首先是一个把科学与伪科学区分开来的划界标准,但与逻辑实证主义的证实标准不同,可证伪性并不同时是一个意义标准。不可证伪的并不等于是没有意义的。在一个时期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在另一个时期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的理论(汝信,1988:518)。波普尔同意对偶然真理的界定,但它强调这样的经验科学应该服从一种证伪主义。证伪主义至少存在两个优点。第一,科学理论的表达一般为全称判断,而经验的对象是个别的。所以,经验如果用来证实理论,那么它将是无法穷尽一般的理论的。比如,再多的白羊也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而只要一只黑羊就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这个理论是错误的。所以,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可以证伪科学理论。第二,证伪主义可以避免对错误理论的辩护和教条。如果坚持实证主义,那么一旦出现与理论相悖的经验,人们便会做出特殊的设定或限制以使得理论能满足经验。但实际上这样的设定往往是极不科学的。证伪主义使人们相信所有的科学都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说,它们不会被最终证实,但却会被随时证伪(可证伪性.via: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MrVZX19RW10CL4IhoFKW8yAOab5fGY1atiyxA_Mtc0eDw-hTvaCdsXhdVgNJg8K67EozzJhI9lGsCYLFgOiLa)。 定义来源[1] 汝信.社会科学新辞典[Z].重庆出版社,1988. 例句1. 在他那里,人类的现实存在状态被证伪成一种不在场的爆裂,从《保卫马克思》(1965年)到《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69年),先是类主体(非异化的本真的大写的人)的无化,然后是个人主体(作为此在的小写的我)的非实在化,“劈裂(cleft)、裂缝(fissure)和误认(misrecognition)构成人类状况的特征:在本论题中,意识形态可能结的观念就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观念(阿尔都塞,1965)”。——《文本的深度耕犁: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哲学文本解读》,2007:339 1. For him, the existential status of humanity in reality is falsified into a non-present explosion. From For Marx (1965) to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1969), the nothingness of the early generic-Subject (the non-alienated authentic Man) is turned into the non-substantiality of the individual subject (the small self as Dasein during which “a certain cleft, a certain fissure, misrecognition, characterizes the human condition as such: by the thesis that the idea of the possible end of ideology is an ideological idea par excellence (Althusser, 1965).” -Quoted from A Deep Plough: Unscrambling Major Post-Marxist Texts From Adorno to Zizek, 2011: 442.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