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物理主义 |
释义 | 物理主义【英】the physicalism译文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386. 定义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支之一。物理主义一词最早由纽拉特和卡尔纳普于上世纪30年代引入,于1933年形成。代表人物有:卡尔纳普、纽拉特、费格尔和弗兰克。物理主义的产生是,以维也纳学派的基本观点,尤其是意义的可证实性标准的困难为背景的。所谓可证实性标准的困难,就是按照这个标准,一切不能为经验证实的命题都是无意义的,这就把科学上的普遍命题和其它普遍命题统统划归为无意义的了。因为凡普遍命题,都不可能被有限的观察陈述证实。面对这个困难,物理主义把视线转向构造新型的语言上,试图从这里觅寻一条出路(金炳华,2003:386)。对于逻辑实证主义而言,物理主义并非如唯物主义一样是一个本体论学说,因为任何形式的形而上学在他们看来都是毫无意义的(朱菁等,2013:3)。物理主义的中心问题是选择和构造语言问题,它实质上是语言学论题。一个其任务是:通过一系列逻辑规则,建立一种人工语言。这种语言所使用的词,除了逻辑词(如“并且”、“有些”等)之外,所有的描述词,即描述事物个体或事物的性质、特征、过程等的词,统统都是可以直接指示它们意义的观察谓词。这种语言达到的理想地步就是:凡是它使用的句子都是有意义的。卡尔纳普所谓的“物理语言”就是指服务于公共观察和交流的语言,任何有意义的语句均可用这种通用语言来表达或转述。纽拉特则试图以这样的物理语言(而非严格的物理学语言)为中心建立他的统一科学大厦,使得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们的经验常识能够有一个公共的交流融合的平台。在他们看来,命题意义的判定,不必考察观察命题与非观察命题之间的关系。这种语言本身可以提供十分确定的意义标准。物理主义认为,建立这样的人工语言并不难,科学中最发达的物理学所使用的语言,即物理语言为这种人工语言提供了原型。因为物理语言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从时空、定量方面来描述研究对象的。简言之,物理主义把哲学问题变成了句法分析问题,并在句法分析上做了大量工作。马克思曾指出:“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世界,但问题是改造世界”(马克思等,1986:6)。物理语言引进哲学,发生了物理学与其它各门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统一科学的问题。物理主义者认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翻译成物理语言,反过来,物理语言也可适用于一切科学。物理语言乃是一切科学统一的基础。物理主义所提出的统一科学问题,很有价值,但其解决方法不对头。后来物理主义又提出“事物语言”,即人们谈论日常事物所使用的语言。“事物语言”依旧不能解决统一科学的问题,物理主义同逻辑实证主义一样也陷入了困境。 定义来源[1]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