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淑世主义
释义

淑世主义【英】

meliorism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362.
[2] Meliorism. v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Meliorism

定义

淑世主义,亦译“社会向善论”,旧译“改善观”。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发展过程中善与恶相互关系的观点和介于乐观与悲观之间的人生哲学。它源于拉丁melior,意为“颇善”。该词约出现于16世纪,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略特引入其作品。后由约翰·谢利详细说明了淑世主义原则。他认为在人生问题上采取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都是错误的:乐观主义者以为善在人生中占优势,恶转瞬即逝,虽看到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痛苦;悲观主义者则认为世界上恶与痛苦占优势,试图改善世界是不可能的,并认为世界上恶不可避免,但人可以逐步扩大善的范围,增加幸福者的数目,使社会不断向善。因而主张对人生采取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的态度。这一观点后为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者W.詹姆斯和“价值兴趣论”的提出者培里所发挥。詹姆斯认为,对待人生应该采取“不理会一切”的态度,“除了一种特别的愉快之外,一切都麻木,这乃是做实用人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培里则从一切价值都是主观兴趣和爱好的观点出发,试图为淑世主义寻找理论依据。他虽然对现实的人生不满足,但相信通过提高人们的文化、健康和道德水平,社会将逐步臻于完善(淑世主义.via: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极端悲观之人生,苦而不乐,积极乐观之人生,乐而不苦,消极乐观之人生不苦不乐,淑世主义之人生亦苦亦乐。纯悲观乃自杀杀人之人生观,纯乐观乃自欺欺人之人生观,惟淑世主义为自救救人之人生观”。即是说,淑世主义主张对现实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应承认恶不可避免,但是人具有可塑性,经过后天环境的熏陶和教育,人能够逐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缺点,扩大善的范围,增加幸福者的数目。“故淑世主义仅为社会改良之人生观,不足语于革命”。也就是说,关于社会变革的问题,淑世主义主张改良主义,反对革命(李广平,2009: 26)。

定义来源

[1] 淑世主义.via:http://kns.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2] 李广平.生存的哲思[M].吉林省吉出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2009(04).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这对读书人来说可谓数千年巨变,也由此形成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三种身份体认,他们自视为“殄除外虏”的民族主义者、“跑来跑去”的淑世主义者和“发扬踔厉”的个人主义者。——“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及身份认同”,载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An era needs its scholar-bureaucrat. The abolishment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the inevitable shock of western culture have turned the traditional intellectuals into modern ones, a tremendous change for the scholar-bureaucrat. It has formed three kinds of identity recognition for modern intellectuals, namely, nationalists, reformists, and individualists.

例句 2:
他是一个淑世主义者,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积极入世情怀。这样的品性和个性无不体现在他的治学和著述之中。——“勤耕博采宏图大观——试说文彬治‘红’”,载于《辽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As a meliorist, he has an inherent consciousness to participate the society, by which was reflected in his pursuit of studies and writings.

例句 3:
儒学认为人性中存在着自我完善的根据,因而在人生实践中就可以达到理性的人生境界。儒学立足于内在性原则,倡导超越性原则,确立了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儒学强调内在性,主张人性善,具有凝聚群体的功用,范导着人本主义取向;强调超越性,主张超凡入圣,积极面对现实,提升人生境界,范导着淑世主义的取向;儒学强调包容性,拒斥排他性,主张“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范导着和平主义的取向。这三种取向是东亚价值观的共识。——“儒学的内在性与东亚价值观的共识”,载于《社会科学占线》,2006年第3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