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非充分就业的均衡
释义

非充分就业的均衡【英】

underemployment equilibrium

译文来源

Underemployment equilibrium.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deremployment_equilibrium

定义

古典经济学家把充分就业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正常状态,因为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可以随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变动而迅速地变动。通过工资与价格的调节,劳动市场与产品市场都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所存在的失业也仅仅是由于局部或偶然的原因引起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凯恩斯主义承认失业的存在则是对这一假设的否定。现代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短期中,失业的存在是必然的(刘伟,1994:116—117)。凯恩斯面对30年代大危机中严重失业的事实承认了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并说明了这种失业根源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心理的流动偏好存在这三大心理规律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刘伟,1994:382)。同时,货币工资和价格具有刚性,当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市场工资过高时,寻找工作的合格人数大于提供的工作职位数。由于工资高于市场出清水平,于是出现劳动供给过剩,非自愿失业产生(高鸿业,2010:507)。在刚性工资和价格条件下,总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水平的,达到充分就业后则是垂直的,在直角坐标系中体现为一直角折线,因而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那时,价格水平仍然不变,国民收入却达到充分就业的数量(高鸿业,2010:494)。新凯恩斯主义则进一步以工资粘性和价格粘性代替凯恩斯主义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概念,认为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不能等待工资和价格向下的压力带来经济恢复,因为这是一个长期的痛苦的过程(高鸿业,2010:621)

定义来源

[1] 刘伟.经济学大辞典[Z].团结出版社,1994.
[2]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9: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