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精神 |
释义 | 精神【】spiritus译文来源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74. 定义哲学用语。也就是意识,指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与“物质”相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根据恩格斯的提法,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即“什么是本源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另一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对于物质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一文中,提出“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的命题,他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情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物质¾¾精神¾¾物质”全面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首先讲“物质变精神”,这是坚持物质是本原、精神是物质的派生物或转化物;接着讲“精神变物质”,就是在承认精神第二性的前提下,承认人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能够正确地反映现实世界。(宗平,1983:2)。对于精神的认识的错误认识有:把精神绝对化、神秘化,主张精神独立存在,精神派生物质并决定物质,也就是唯心主义;虽主张精神为物质所决定,但认为精神是消极的,否认精神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也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对此,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精神的作用。 定义来源宗平.“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4). 例句1. 奧古斯丁·冯·切什考夫斯基较早的时候就由于不满意于黑格尔面向过去的观念辩证法,转而强调一种主体意志的行动——实践!这自然也是从黑格尔哲学中剔离出来的一个规定。他认为,行动的哲学不再使人成为绝对精神不自觉的工具,而是让人能够自主地决定自身的命运,他直接提出要用“应该”来对抗现实的存在(必然性的“是”)。——《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103 1. 2. 面对这一博大精深的哲学构架,以往我们较多地从黑格尔表述他自己的体系的成熟论著中提炼出宏大的思辨逻辑体系,可是恰恰忽略了这一话语体系的历史形成过程,即青年黑格尔早期十分深厚的文化历史研究(图宾根到耶拿时期),特别是当时黑格尔所面对的欧洲历史与生活的现实确证——主要是法国大革命与英国工业革命。通俗地说,就是马背上的拿破仑与绝对精神、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与“理性的狡计”的内在关联。——《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64 2. 3. 以黑格尔之见,劳动在观念的总体异化(对象化)中,首先是人类的精神本质(绝对精神在现实中的次主人)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依据上面我们已经指认的大逻辑,劳动也就是主体类意识的外化与异化,因为精神性的人之类本质实现为物质性的活动,并直接对象化于劳动产品中,所以劳动也意味着人类的自我产生,以及人的主体性之自我确立和提高。人类主体通过劳动自己创造自己,这是对简单的外在神创论的直接否定。——《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2009:69 3.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