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幸福指数 |
释义 | happiness index “幸福指数”是2011年两会后成为热词的。确切地说,所谓的“幸福指数”应该是“幸福感指数”,即强调人民群众自身的感受,而不是统计数字(statistics,这里无须再加figure一词)所能完全反映的。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psychological experience),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judgment),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evaluation)。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就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英语是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略作GNH(也有人称National Accounts of Wellbeing)。他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而幸福涉及的“基本点是如何在物质生活(material life,也可说physical life)——包括科学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spiritual life)之间保持平衡”。他指出,GNH应该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组成。 如果说GDP是衡量(evaluate,这里不宜用measure一词)国富的标准,GNH则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它比GNP更重要。一方面,它可以反映经济社会运行态势(the operation of economic society),另一方面,它可以表明民众的生活满意度(degree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about life),这里不仅包括身心健康(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还包括环境的舒适(environmental well-being)。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1)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两会上就有代表指出,只有收入跑赢消费价格指数(only when income overruns CPI),人们才有安全和幸福感。2)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教育不公是我国目前的一个突出问题。3)人口因素(demographic factor),如性别、年龄等。4)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values)、传统习惯(traditional customs)等。5)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如民族性格(national characters)、自尊程度(self-respect)、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等。6)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opportunity of participation)等。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一个“风向标(weathercock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will of the people)”。还必须指出,个人快乐与社会幸福不是对立的。社会幸福不是个人快乐总量的简单累加(simple accumulation),而是通过个人快乐这种微观机制(micro-mechanism),在制度作用下达到社会幸福的宏观效果(macro social effect)。这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有专家提出,“幸福指数”包括下列三个方面的指标:1)对生存状况(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和生活质量(居住状况、医疗状况、教育状况等)的满意度;2)情绪愉悦程度(cheerfulness of the mind),包括精神紧张程度(stress)、心态(mood)等;3)人际以及个体与社会的和谐(inter-human harmony and harmony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这里要说一下,英文happy的定义是feeling pleasure and enjoyment because of one's life, situation, etc. (《韦氏高阶英语词典》)。大家知道,相对于英语happy(happiness)的汉语,可以是“快乐”,也可以是“幸福”。然而,“快乐”和“幸福”在汉语里是不同的概念。前者多指短期而具体的感觉,强调主观感受,而后者所涉及的时间往往比较长,也比较笼统,除了表示主观感受外,还可以用以从客观的角度描述某人或某个群体的情况。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830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