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审美鉴赏力 |
释义 | 审美鉴赏力【英】aesthetic judgment译文来源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614. 定义审美鉴赏力,简称“鉴赏力”。它是指欣赏、鉴别、判断、评价美丑和审美创造的特殊能力。它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理解力、创造力的综合。可以说,美学就是一种鉴赏的科学。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包括两个方面:客观方面即现实世界的美学属性本身;主观方面即各种审美意识,而审美鉴赏力则是审美意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西班牙格拉西安·莫拉莱斯在《案头预言家》一书中最先提出,认为它是人的特殊的理性的能力。法国布瓦洛、狄德罗等人认为它是人的理智能力,以认识的逼真性、合理性、明确性为特征;英国莎夫茨伯利、哈奇生认为它是天生的“内在感官”。即心灵的能力;博克认为它是人的生理感官的知觉力,与理智活动无关;德国康德认为它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无利害感的主观判断力;在美学史上,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把这种有修养的美感叫做趣味或鉴赏力。鉴赏力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却仍应是直接的情感。黑格尔指出美是鉴赏力的客观基础,并注意到美育。他认为审美鉴赏力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人将自己的生气、生命灌注于对象,从对象中达到自我实现,才能以高度鉴赏力去认识美。马克思主义美学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鉴赏理论的合理成分,认为审美鉴赏力是人的一般审美修养的表现。审美鉴赏力表现在人类的一切活动形式中,而艺术活动则对鉴赏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龚维才,1986:55)。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劳动条件,中世纪的手工业者对于自己的专门劳动有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达到原始艺术爱好的水平”。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精神生产也日益丰富,“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人们的审美鉴赏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各个人在一定的美学思想指导下与美的事物接触时产生的。首先有美,然后有鉴赏力;再进一步发现更新的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等,1979:125-126)。审美鉴赏力是人所独有的特殊能力,它来自审美实践、艺术实践和知识积累,具有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内容。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和具有不同思维能力、知识积累、文化艺术素养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审美鉴赏力。审美鉴赏力既表现于审美直觉的敏锐性,分析、综合,判断、理解的深邃性,又表现于联想、想象、情感活动的能动性、创造性,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认识与创造的统一(审美鉴赏力.via: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它是迅速、完整、深刻地把握事物审美特性的必要条件,是创造美与艺术的必要前提。 定义来源[1] 龚维才.审美鉴赏力初探[J].学术月刊,1986(7). 网络参考例句例句 1: |
随便看 |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4683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