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民国家报》
释义

《人民国家报》【德】

Der Volksstaat; Die Volkstaatzeitung

译文来源

[1] McLellan, D. Marxism after Marx: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1998: 9.
[2] Social Democratic Workers' Party of Germany.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cial_Democratic_Workers%27_Party_of_Germany#Der_Volksstaat

定义

《人民国家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亦称爱森纳赫派)的中央机关报。由原爱森纳赫派《民主周报》(1868. 1—1869. 9)改名而成。1869年10月2日至1876年9月29日在莱比锡出版,每周2期;1873年7月起改为每周3期。在W.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的领导下,报纸代表着德国工人运动中革命派的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路线。由于大胆发表革命言论,常受到政府和警察的迫害。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心报纸的工作,并且经常为它写文章。在《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者》、《流亡者文献》等文章中,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宁、拉萨尔和布朗基主义。1875年3月7日,该报发表了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的“纲领草案”(即哥达纲领),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后着手撰写《哥达纲领批判》。根据党的哥达代表大会的决定,自1876年10月1日起,出版统一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中央机关报即《前进报》,《人民国家报》因此停刊。(金炳华:2003:152)。

定义来源

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例句

1. 然而,必须牢记的是,在恩格斯阐发他的哲学观点的三部主要著作中,有两部是在马克思生前写成的。《自然辩证法》虽然到1925年才最终出版,但初稿在1873年就开始撰写了。《反杜林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人民国家报》(Volkstaat)上连载前,恩格斯实际上把每一期都念给马克思听过。只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才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写成的。——《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2008:7

1. 

2. 恩格斯在给自己那本19世纪70年代主要是论述“国际”问题的文集(《〈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作序(1894年1月3日,即恩格斯逝世前一年半)的时候写道,在所有的文章里,他都用“共产党人”这个名词,而不用“社会民主党人”,因为当时法国的蒲鲁东派和德国的拉萨尔派都自称为社会民主党人。 ——《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1985:77

2. 

3. 我仅仅一般地知道:在1878年以前,《人民国家报》和《前进报》对他(弗兰茨·梅林)态度极坏,把他当做脱党分子和御用文人来对待。从我手头为数不多的他的作品中,我看出他是在尽量利用他对运动比较熟悉的情况来写作,以便不拘数量地向庸人提供关于运动的“真理和诗歌”,在这些问题上扮演一个权威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六卷)》,1974:145

3.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他甚至在《人民国家报》上撰文说:“让德法两国的专制君主在骄横的富豪的伴随下自相厮杀吧,我们无产者同战争是毫不相干的。”对此,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尖锐批判了李卜克内西宣传的无产阶级在战争时期保持中立的错误主张。——“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对普法战争态度的历史分歧——兼论马克思的作用和影响”,载于《世界历史》1993年第1期

例句 2:
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领导的《人民国家报》编辑部不同意不伦瑞克委员会的观点。倍倍尔认为,虽然是波拿巴宣战,但波拿巴是掉进了俘斯麦设置的圈套;伸斯麦想要战争,并且达到了目的。——“论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对普法战争态度的分歧——兼论马克思的作用和影响”,载于《国际政治研究》1992年第2期

例句 3:
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主要党务领导人奥古斯特·倍倍尔、机关报《人民国家报》主编威廉·李卜克内西和报纸编辑赫普纳(Adolf Hepner)等,倾向于马克思的观点。而党的委员会成员约克(Theodor Yorck)则倾向于拉萨尔派的观点。——“党报与领导机关关系的最早文献——恩格斯致倍倍尔(1873年6月20日)”,载于《新闻界》2013年第7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