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格尔左派(又作青年黑格尔派)
释义

黑格尔左派(又作青年黑格尔派)【德】

Linkshegelianer ; die Hegelsche Linke

译文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526.
[2] Young Hegalisna.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oung_Hegelians

定义

黑格尔左派又称“青年黑格尔派”。米希勒(Carl Ludwig Michelet)在《近代哲学发展史》(1840)中提出。根据施特劳斯用议会座位的左右比喻政治观点来说明青年黑格尔派与老年黑格尔派的主张,称青年黑格尔派为黑格尔左派。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黑格尔学派中的激进派,它同保守的老年黑格尔派相对立。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特劳斯、鲍威尔、施蒂纳等。黑格尔哲学存在着体系同方法的矛盾,1831年在他逝世以后,他的学派分为两大派,青年黑格尔派便是其中的一派。在政治上,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改革,主张政教分离和个性解放。但他们轻视人民群众,认为他们“毫无生气”、“精神空虚”,是“历史发展的障碍”,只有少数有理智的人才值得崇拜。他们把改革的希望寄托在普鲁士王国身上。在哲学上,他们继承了黑格尔哲学进步的革命的方面,比较注重他的方法。但他们并没有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他们同黑格尔一样,把精神、观念看成是产生和支配现实物质世界的原因和力量。他们反对宗教,从不同角度研究探索了耶稣传说和基督教形成问题,各自提出了自己观点,对基督教进行诘难和批判。施特劳斯站在客观唯心主义立场上批判宗教,认为黑格尔绝对精神发展的一个阶段即“实体”,是推动历史的动力;耶稣不是神,是一个凡人,《圣经》上的故事不过是一些神话,没有历史真实性。鲍威尔则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立场上,认为绝对精神发展的另一个阶段即“自我意识”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基督教是“自我意识”幻想的产物,福音神话是某些人有意识的虚构,耶稣根本没有其人。马克思指出:“青年黑格尔派则通过以宗教观念代替一切或者宣布一切都是神学上的东西来批判一切”(马克思等,1995:65)。施蒂纳站在主观唯心主义立场上,主张“唯一者”(即“自我”)是唯一实在的,它超越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仅宗教是“自我”的产物,而且万事万物都是它的产物。他们对宗教的批判在客不观上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把对现实的批判归结为对宗教的批判,没有触及社会问题的实质,在哲学和政治上都没有走上革命的道路。40年代,青年黑格尔派由宗教批判转向政治批判,批判普鲁士国家的专制政治和制度,同当局公开冲突并受到迫害。与此同时,青年黑格尔派迅速发生分化和解体,日趋反动和保守,公开反对激进主义、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卢之超,1993:640)。马克思和恩格斯虽曾参与过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并受到影响,但他们从不是彻底的青年黑格尔分子,最终同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并在《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它的费希特式的思辨唯心主义作了彻底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尽管青年黑格尔派思想家们满口讲的都是‘震撼世界’的词句,而实际上他们是最大的保守分子”(马克思等,1956:22)。所以,青年黑格尔派在哲学上和政治上都没有走上革命的道路,他们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归结为对宗教的批判,并没有真正触及当时社会现实的主要实质性问题。

定义来源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2] 卢之超.马克思主义大辞典[Z].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56.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1835 年,随着大卫•施特劳斯《耶稣传》一书的出版,青年黑格尔派掀起了德意志宗教批判的热潮。——《宗教批判的批判:论马克思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In 1835,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David Strauss’ Life of Jesus, Young Hegelians raised a wave of German religion critique.

例句 2:
马克思早期曾是黑格尔左派,所以,对于黑格尔的哲学思想、逻辑思想是非常熟悉的。——“简述马克思的辩证逻辑思想”,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例句 3:
马克思原属青年黑格尔派,但他当时就是激进的黑格尔左派,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并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自觉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继承”,载于《内蒙古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8: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