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内在论哲学 
释义

内在论哲学 【英】

immanent philosophy; immanentist philosophy

译文来源

[1]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718.
[2]Plane of immanence. v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e_of_immanence
[3]Lenin, V. I.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M].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77: 70, 71.
[4]Immanenzphilosophie. via:
https://de.wikipedia.org/wiki/Immanenzphilosophie

定义

又称“内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的一个主观唯心主义流派。创始人为舒佩(Schupp),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舒贝特·索尔登(Richard Schubert Soldern,1852—1935))、雷姆克(Johannes Rehmke,1848—1930)等。“内在”一词,源自拉丁文immanens,意为“在内部的”。其现代含义出自康德用作“超验”的对称,表示某物存在于它自身之中。内在论哲学把意识的内容和认识的对象等同起来,把有关客体的知识和客体本身等同起来,主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内在的”,即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内。列宁认为,内在论的基本哲学观点与马赫主义十分相近,“内在论”这一名称本来的含义就是“经验的”,“凭经验得到的”,尤其是在解决认识论诸问题时,二者在原则上是相同的。因此列宁称马赫主义为内在论哲学的战友。其主要论题是:只有思维着的才存在着。内在论的基本观点是:外部世界内在于意识之中,属于意识并且和意识有绝对的联系,所以意识是唯一的存在。但这种意识,又不是个别人的意识,而是人类的意识。因此在意识范围之外,并无超验的现实存在;思维可以分为思维本身和思维的客体两个部分,二者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客体,主体是不存在的,同样,没有主体,客体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意识的内容也就是真正的客体、真正的存在和现实;人的认识就是物进入意识,它绝对不能超出自身之外,感觉只是主观的意识情志,而不是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结果。内在论反对承认事物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唯物主义,也反对那些承认“自我”之外有其他精神存在的唯心主义派别,具有唯我论的倾向。内在论者自认是休谟和贝克莱的学生,舒贝特·索尔登于1896年就公开承认其哲学是“认识论上的唯我论”。他们都是从康德出发,走上贝克莱和休谟路线的(廖盖隆,1993:372)。内在论者认为哲学的任务即是分析人的主观意识形态。认为神是实在的概念,不是超感觉的;自我先于我们的肉体而存在,肉体死后,自我仍然存在。他们自己也公开宣称灵魂不死,其哲学能满足宗教信仰者的一切需求,因此他们无疑是宗教神学的辩护者(冯契等,2000:89)。中国古代的“心学”也是内在论哲学的一种,以王阳明为例的陆王心学就表示了这样论述,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良知、致良”是“心即理”的方法论。他在《传习录》提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王阳明,1997:15)。心学的切入点是人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直接去研究客观事物的规律,也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定义来源

[1]廖盖隆.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上卷[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2]冯契,徐孝通.外国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3]王阳明.传习录全译[M]. 顾久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例句

1. 往下,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里,冯特专门探讨经验批判主义。他在这里十分明确地指出:经验批判主义的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原理(对“经验”的理解和“原则同格”,关于后者我们在下面再谈)和内在论者的主张是一致的(经验批判主义哲学和内在论哲学是一致的,冯特的论文第382 页)。——《列宁选集(第二卷)》,2012:53

1. Further,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of Wundt’s article are devoted to empirio-criticism. There he quite definitely points out that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propositions of empirio-criticism (e.g., the interpretation of “experience” and the “principal co-ordination”, of which we shall speak later) are identical with those held by the immanentists (die empiriokritische in Uebereinstimmung mit der immanenten Philosophie annimmt, S. 382).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1977: 62-63.

2. “这种舍弃所以可能,只是因为,关于必须在每一经验内容中看出(hinzudenken,直译为:设想出)感受着经验的个人这一观点,完全是没有经验根据的假定,是由于错误地把现实经验的内容和对这种内容的反思混为一谈而得出来的假定,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和内在论哲学是一致地同意这个观点的。” (上引论文第382 页)——《列宁选集(第二卷)》,2012:61

2. “Such abstraction is possible only because the attribution (Hinzudenken) of an experiencing individual to every content of experience, which the empirio-critical philosophy, in agreement with the immanentist philosophy, assumes, is in general an empirically unfounded presumption arising from a false confusion of the content of real experience with reflections about it”(loc. cit., S. 382).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1977: 71.

3. 而威·冯特在分析阿芬那留斯之前详细地指出:内在论哲学只不过是贝克莱主义的“变形”;不管内在论者怎样否认和贝克莱的关系,但字面的差别实际上掩盖不了“哲学学说的更深刻的内容”,即贝克莱主义或费希特主义。——《列宁选集(第二卷)》,2012:61-62

3. And W. Wundt, before analyzing Avenarius, demonstrated in detail that the immanentist philosophy is only a “modification” of Berkeleianism, that however much the immanentists may deny their kinship with Berkeley we should not allow verbal differences to conceal from us the “deeper content of these philosophical doctrines”, viz., Berkeleianism or Fichteanism. -Quoted from Lenin Collected Works (Vol. 14), 1977: 70.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葛兰西通过对“内在论哲学”的分析来阐释他的实践哲学的思想,并试图通过“实践一元论”和“历史的集团”来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和克罗齐哲学各执一端的错误。——“葛兰西对庸俗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及其存在论基础”,载于《兰州学刊》2005年第3期

例句 2:
从实践哲学是内在论哲学和自然的历史化两方面说明了实践哲学的问题域是现实历史。——“论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载于《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第6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