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假言命题
释义

假言命题【英】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译文来源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18.

定义

传统逻辑中亦称“假言判断”。断定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命题。客观世界中,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各种条件联系。其中有这样一些条件联系:某一事物情况的存在,会促使另一事物情况的存在;某一事物情况的不存在,也会造成另一事物情况的不存在。假言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这种条件联系的命题。假言命题是一种复合命题,由两个支命题所组成。表示条件的支命题,称为前件(用“p”表示),表示依赖条件而成立的支命题,称为后件(用“q”表示)。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条件联系,反映了客观事物情况之间的某种相互制约关系(金炳华,冯契,2001:618)。一般形式逻辑教科书都认为:假言命题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一般教科书还明确规定:p→q(或“如果p,则q”)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形式;p←q(或“只有p,才能q”)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形式;p↔q(或“p当且仅当q”)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形式(刘培育,1986:47)。一个假言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的前件与后件的关系是否确实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如果前件与后件确实具有相应的条件联系,假言命题就是真的,如果前件与后件不具有相应的条件联系,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在实际思维中,假言命题具有广泛的意义上的联系。但是,形式逻辑不研究事物情况的条件联系的具体内容,它只是从事物情况的存在方面来研究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即只是从假言命题前后件的真假关系方面,来研究假言命题的逻辑性质的。所谓前件(或后件)是真的,就是说,前件(或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是存在的;前件(或后件)是假的,是说前件(或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设定假言命题这种意义上的联系后,也可以说前后件的真假关系决定着假言命题的真假。在逻辑史上,远在公元前5世纪,麦加拉的斐洛就初步提出了从真假关系方面来处理假言命题的看法。根据假言命题前后件之间联系的条件的不同,假言命题相应地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但逻辑史上所讲的假言命题,通常主要指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金炳华,冯契,2001:618)。

定义来源

[1] 金炳华,冯契.哲学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618.
[2] 刘培育.论不同假言命题的识别——兼谈逻辑联结词和语句关联词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1986(4).

网络参考例句

例句 1:
《金匿要略》中的假言命题与假言推理,其内容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与假言推理”、“假言联锁推理”、“假言易位推理”。——《基于逻辑的《金匿要略》方证理论体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The contents of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and hypothetical reasoning includes uflicient condition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necessary condition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hypothetical proposition, sufficient condition hypothetical reasoning, necessary condition hypothetical reasoning,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hypothetical reasoning, hypothetical reasoning chain and hypothetical reasoning translocation.

例句 2:
有的逻辑书认为在文章和著作中有时用表达充分条件的联结词“如果,则”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如果,则’与‘只要,就’不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载于《逻辑与语言学习》1987年第1期

例句 3:
近年来,我国逻辑界讨论了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定义及其逻辑联结词的问题。——“关于蕴涵的几种关系”,载于《社会科学》1984年第7期

随便看

 

汉译英翻译词典收录7925条汉英翻译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文字词的英语拼写、翻译、音标、读音、用法、例句等,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10:39:06